武德九年是大災之年,這已經是朝野共識。春夏大旱,河南諸州幾乎顆料無收,全靠江淮一帶州縣的糧食支撐。可到了此時,逼退突厥入侵大軍后,天氣轉涼,剛征發調動無數府兵、民夫的大唐朝廷,也已經是府庫空虛了。
就連天子之都的長安城,糧價也依然還是在節節攀高,毫無回落之意。
雖然朝廷已經接連下敕,免除受災百姓的租賦,并繼續想辦法調集糧食賑災,但杯水車薪,難緩時局。
東宮的皇帝李世民連日來整天與宰相、參政們商議對策,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商量來商量去,最后也不過是開源節流而已,但如今這個季節想開源也變不出糧食來,只能盡量節流。
詔令各地停止木土工程建設,要求從中央三省到地方州縣各級衙門,一律縮減開支。
甚至最后還下詔,各地地方上百姓們的義倉,全都由各級官府接管,統籌調度,以渡過眼下艱難時局。
參政魏征進諫,京城五品以上官員祿米減半,月俸停發。
緊接著,六位宰相、六位參政,加一位平章事,共同上奏,請求免除今年所有實封功臣封戶的租庸調賦,皇帝照準。
兵部尚書杜如晦奏請開軍倉以賑糧。
長孫無忌帶頭捐獻家中糧食,以助救援解燃眉之急,救濟災民。
長孫皇后則請求再次放出太極宮、東宮,以及諸行宮之宮人、宦官三千人,并帶頭開始在宮中織布制衣,請求宮中用度減少一半。
朝野上上下下,都在為救災而忙碌著。
朝廷頒下了最嚴格的禁酒令,不但禁私釀造,連官釀也禁了,連在災情期間飲酒都不允許了。
秦瑯和魏征合伙的國公酒坊也已經停產,但秦瑯的國公干糧坊卻在急速擴充,京畿二十余縣,遍地開花,甚至已經往隴右、河南等地擴建新坊。
國公干糧坊開始收購各種物資,除一般的稻麥粟等外,高粱大豆,野菜、干果,各種魚蝦昆蟲禽獸也在收購之列。
連河蚌田螺螃蟹蝗蟲都收。
這對于災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大家紛紛出動,四處尋找能夠從國公干糧坊換得錢布的東西。
平章事、左衛大將軍、太子太傅秦瓊不擔坦然接受了實封租賦免收一年的旨意,而且主動將府中和各莊園中的存糧,除留下口糧外,全都上繳國家,并捐獻黃金千兩,絹三萬匹。
秦瑯還寫信給正在渭北莊園里調查的秦瑯,讓他也在這個關鍵時期,拿出錢糧來一起助朝廷渡過難關。
面對老爺子親自勸捐,秦瑯能說什么?
剛到手的一千戶真封的租賦,今年沒的收了。正賺錢的國公酒坊停業了,之前儲備釀酒的糧食也被朝廷平價購買了,現在還得捐錢捐糧。
不過秦瑯倒也沒小氣,艱難時刻,共渡難關嘛。
大鍋里吃飯,若是鍋都砸了,以后也別想吃了.
他當即決定向朝廷捐錢三千貫,絹五千匹,這幾乎是秦瑯好不容易攢下的大半家業了,剩下的也就是那些不動產的田地莊園,以及這剛建起來的國公干糧作坊了。
“三郎不回長安?”阿黃問,眼下長安每天詔敕不斷下發,連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時局越來越嚴峻了。
“回長安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既然出來了,順便調查調查,也好心中有數。”
顯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