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還未發現有牽連這兩案。”
“李孝常原本并非我李唐宗室。”李世民緩緩說道,按他所說,李孝常之父名李圓通,他本來只是關中貧民,北周時,在楊堅家中做役,長的高大威武,曾多次護衛楊堅脫險有功,因此成為楊堅心腹。
后來楊堅稱帝,李圓通進封新安伯,后來擔任過內史侍郎、黃門侍郎、尚書左丞、刑部尚書等職,參與滅陳之戰,因功升任大將軍,進封萬安縣侯,再后來進封萬安郡公。楊廣繼位后,他又擔任兵部尚書,此后留守京師,因得罪了宇文述,而被免官,后憂懼而死。
“其實還有一樁秘聞,李圓通原本是大將軍楊忠手下家將李景之子,李景與楊忠家中的昆侖奴黑女私通,生下李圓通,但李景卻不肯認他。”
因此,李圓通的真正身份便是楊家的家生奴,故此才會極得楊家信任賞識。
李圓通在隋朝時地位挺高,以楊家家奴的這種身份很得兩代皇帝賞識,而李淵當時雖是國戚,但深受猜忌,地位并不牢固,在李圓通的有意親近之下,李淵便為李圓通運作,給他也弄進了隴西李氏,兩人還結為了兄弟。
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所以后來李圓通的兒子孝常,便喊李淵叔父。
當李淵起兵造反時,擔任華陰縣令的李孝常便獻出永豐倉歸附,李淵便授這個便宜侄子上柱國、利州都督,義安郡王。
李孝常在利州都督上做了九年,他對李淵還是很感激的,不管怎么說,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宗室。
玄武門之變后,李孝常便開始謀劃,準備救出李淵,助他復辟了。
從這方面來講,其實李孝常還是個挺不錯的人,六月初四以來,滿朝四下,都迫于李世民的勢力,沒有誰敢為李淵不平。
一個李瑗,其實也不過是不肯交權進京才造反而已。
唯有李孝常,其實他只要不反,地位根本不受影響,上次削諸王,他這個假宗室便沒受影響,比燕王李藝地位穩固多了。
但李孝常依然在四下謀劃奔走。
疾風知勁草,板蕩見忠臣啊。
可惜這樣的忠臣,卻不是忠于自己,李世民便無法容忍了。
李世民把那密折拋在了地上。
“有這些就足夠了,不需要再等了,朕命你立即帶人將這名單上的所有人統統拿下,關入詔獄審問。”
皇帝的臉色變的鐵青。
這是在挑戰皇帝的極限。
“還有李幼良,也無須再查了,先抓再審。”
“去吧!”
“臣領旨!”
走出東宮,秦瑯長舒口氣,怒極的李世民還真是十分可怕。
趕到鎮撫司,秦瑯叫來魏昶等人。
“奉皇帝旨意,立即捉拿謀逆反賊李幼良、李孝常等人。”
“證據還不充足,現在動手會不會打草驚蛇?”
秦瑯直言,“皇帝特許,先抓后審,敢有反抗,先斬后奏!”
“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