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秦瑯已經下令,把他名下的那些養雞場的雞全都放出去,趕到郊外田野里去捕蝗吃蟲。
連翼國公府里養的那點雞,也都已經趕到郊外了。
“吾道不孤!”
秦瑯感嘆遇到了個好皇帝,李世民不是那種迂腐的皇帝,更不是不關心百姓民生的皇帝,也不會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來。
大災來臨,皇帝也很急,也一直在積極想辦法抗災救民。
斗蝗換斗粟,這應當是皇帝給出最大的誠意了。
現在就是他這個都捕蝗使發揮能力的時候了,全國上下一條心還不夠,還得懂得滅蝗之法,否則一個月的時間一過,跳蝻進化成飛蝗,那時可就控制不住了,必須在他們進化之前,將它們的大多數都給滅掉,才能躲過這一劫。
身為一個穿越者,哪怕不是專門的這方面專家,可畢竟見識要廣的多,對于如何滅蝗其實他早就已經在考慮,也已經提前編好了數本治蝗手冊。
蝗蟲烹飪手冊、蝗蟲飼料用冊不過是他的治蝗手冊編寫之余的副產品而已。
滅蝗說來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法子,不過是全民加入共同滅蝗,之前他已經在各地開始收購蝗蟲卵,用來**飲料,或是直接加進他的干糧鋪材料中去。
但畢竟只是他一家在做,力量微弱。
如今全國一般棋,就要強多了。
利用蝗蟲還不會飛,以及他們逆人的特性,在田野里多挖溝,然后驅趕這些蝗蟲到溝里,再將它們抓起來放手里溺死,夜晚則利用昆蟲向火光的特性,在溝邊燒火引他們過來。
同時,讓百姓把養的家禽趕出去,幫忙吃蝗蟲。
多管齊下。
在斗蝗換斗糧的這種重賞之下,秦瑯相信,應當能成功。
秦瑯紅著眼睛,給各位捕蝗使們拿出了治蝗手冊。
“按此法動員百姓,蝗蟲可滅。然則,也要讓各地官吏們齊心協力,要啟用問責制度,劃片設區包干,每個官員各自要對自己的轄區負責,誰沒有治好蝗,到時就問誰的罪,治蝗不力直接免官。”
“治蝗表現好的,當嘉獎升官!”
“治蝗須用戰時之法,要嚴格!”
秦瓊等捕蝗使們對秦瑯的這番話,都極為贊同。畢竟災異天遣這種論調在大唐其實還是很有市場的,就算是蕭瑀這樣的重臣,只怕心里也對治蝗不是很贊同。
所以必須要避免有官吏到時陰奉陽違,出工不出力。
現在把蝗蟲災情跟他們的官帽掛鉤,秦瑯相信,這些家伙只怕為了個人前程也會很努力的去滅蝗了。
“諸位巡視地方,都督滅蝗,對于那些不配合的,應當嚴肅處理,直接罷官免職,不用按平常的手續,免的他們占著茅坑不拉屎。滅蝗是全國一盤棋,若是有一州一縣沒控制好,到時便會影響整個大局。”
·······
秦瑯派鎮撫司的人在長安九門外支起了一排排的大鍋,鍋里不停的在炸著新捕來的蝗蟲跳蝻。
那一鍋鍋的炸的金黃的蝗蟲,炸好后直接倒在巨大的竹席上,任由過往路人品嘗。
城門邊,還張貼有鎮撫司的滅蝗告示,有人在專門的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