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歷朝確實有許多百姓給那些仁政有為的地方官修生祠的,但多是一縣一州,如秦瑯父子現在這樣在席卷關隴諸州的生祠可是極罕見的。
皇帝正式下詔承認了民間百姓們對秦瑯父子的天王尊稱。
“這個不好吧?”
“三郎,這可是民心民意啊。”竇惲對這位秦三郎十分客氣的道。雖然他來到岐州,感受到如今民間的這股子熱情,有些羨慕妒忌,可也知道這事情既然皇帝都有了定論,也就沒有必要再做爭論了。
其實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被百姓請進廟的也不少,但多數是一些歷史上的人物,有的被請入河伯廟啊,水神廟啊山神廟啊等等,也有如羅士信被請入猛將廟的。
什么這個神那個天王的稱號,著實不少。
比如羅士神死后被百姓修建猛將廟,請入廟中塑像,也被尊為天曹司上天王。故此現在這股子高漲的民間熱情,李世民知道后雖然意外,但思慮許久,最終還是沒有來潑冷水。
順勢承認了這天王廟做為官方認定的廟,并用做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驅蝗防災之用,秦瑯爺倆的這兩天王名號,朝廷也一樣認可,反正是惠而不費的虛名。
秦瑯意外歷史上的門神秦瓊,如今并沒有成為門神,反倒成了管風調雨順的天王了,自己結果也當天王了。
大小秦天王,現在他在岐州百姓心中,那就跟在八零后年少時心中的四大天王一樣地位崇高了,已經成了岐州甚至大半個關中百姓心中的偶像,隨著這股子風潮,說不得還能成為風靡大唐的天王巨星呢。
跟這天王名頭一比,李世民給的那一萬畝田地,倒反而并沒有讓秦瑯怎么激動了。
竇惲挺虛心的向秦瓊秦瑯父子請救了不少捕蝗救災的心得,至于鄭元璹,他連當天的接風宴都沒資格參與,在接到旨意后,便被長安來的百騎司人直接催著動手。
簡單的收拾了下行李,當天就開始起程返回滎陽。
他運氣還算好,因為及時配合救災,只是除籍為民,起碼沒被長流嶺南,否則流官一天起碼過十驛,這種每天起碼二百里路的趕路法,有時能夠讓許多體弱點的流官,沒到流放地就半路死了。
“竇使君,岐州就交給你了,我也便不多耽誤,這就奉旨前往涇州了。”
秦瑯讓人把州衙的公文做了一番整理,然后交接給竇惲。看著那無數的赤字賬簿,竇惲也不由的頭大。
現在岐州看起來挺好,可背后是這一箱箱的赤字賬簿,州衙已經開出了無數白條給百姓,倉庫里除了那數十萬石的蝗蟲,已經沒其它的東西了。
“秦三郎可還有什么要交待竇某的?”竇惲問。
“我相信竇使君肯定會治理好岐州的,其它的我沒什么可說的,唯有一句,大災之后當有大疫,請竇使君多注意一下災后防疫之事。”
“會有疫情嗎?”竇惲立即認真起來,秦瑯雖年輕,可他知道這位不簡單,他的很多預言都成了事實。
“災后容易生疫情,這是以往的經驗,我不敢說今年會有疫情,但得早做預防,有備無患,不是嗎?”
“三郎說的有理,我這就著手準備。”
當天,給竇惲的接風宴,也是秦瑯秦瑯的送行宴。
酒宴過后,秦瓊要繼續往隴州、秦州等隴右河西之地巡視,而秦瑯則與父親分道揚鏣,北上涇州,奉旨前去會一會李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