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飯的百姓,被按照軍伍之法臨時編組,三個一組,三組一火,五火一隊,兩隊一旅,兩旅一團,在田間地頭配合驅趕捕捉蝗蟲。
有人挖溝,有人驅趕,有人負責網,有人負責溺,有人負責曬,還有人負責裝運入庫。
婦孺們在田間地頭挖起土灶,架起鍋,開始燒水煮粥,孩子們在田間地頭扯野菜,小米、野菜、蝗蟲,熬上一鍋鍋。
干累了便吃,吃飽再干。
白天干到日落,點起篝火繼續連夜干。
糧食征光了,就先向周邊的岐州等暫借蝗蟲干蝗蟲粉來應急,涇州原本很嚴重的災情,在秦瑯的這多管齊下的緊急處置下,倒是迅速安定下來。
大家起碼暫時都有了糊口果腹的,不管難吃好吃,起碼暫時能吃飽,也都沒閑著,都在官府組織之下捕蝗抗災。
因為參與抗災,所以大家吃的喝的全都由涇州衙門包了,按翼國公的指示,這叫以工代賑,只要跟著干活,那么就包吃了,男女老少都包了。
甚至還有額外的工分,按男女老少出力的不同,各得工分,然后按工分還可以分得蝗蟲粉、谷麥糧食,雖說不算多,可寶貴的糧食還是讓大家干勁十足。
涇州迅速安穩下來,不久后朝廷派出了使者前來。
百騎校尉程處默帶著一隊騎兵護送了新任涇州刺史前來。
“三郎怎么還曬黑了?”程處默一見到秦瑯,便忍不住打趣道。
“最近天天在外面跑,風吹日曬黑了也正常。”
兄弟兩個見面,簡單的一番溝通,倒也讓秦瑯及時的了解了一些朝廷的動態,尤其是程處默是百騎校尉又是千牛備身,所以他知道不少內情。
羅藝造反消息傳出,開始朝廷是嚇了一跳,長安甚至震動。
可沒想到秦瑯直接就在豳州把羅藝斬殺了,他的叛軍也一朝潰散,這消息當時還引的朝廷諸多大臣不信呢。
沒有誰可憐羅藝。
他落的個身死族誅,傳首長安的下場,妻女沒入掖庭為奴,兄弟子侄皆斬首棄市,連祖、孫皆誅,堂兄弟、從侄孫等皆流放,妻族、母族也因此受牽連流放。
羅藝的兄弟羅壽現為利州都督,也已經被朝廷下詔捕捉處斬。
新任的涇州刺史是高仁表,渤海郡公。這位來頭不小,他父親高穎,是隋朝近二十年的宰相,后來高潁被楊廣誅殺,諸子徙邊,唐立國后,高表仁回到長安。
“這個高表仁我聽說沒什么本事啊。”秦瑯道。
程處默也點頭,“是個老紈绔,但這種沒本事的人也不會亂來,現在涇州首要安穩。”
豳州的趙慈晧因為協助平亂有功,所以這次直接被提升為了豳州刺史,統軍楊岌也因此升遷受賞。
“你小子出趟京,走哪哪立功,岐州捕蝗救災有功,還被百姓請進廟成了什么玄武批發蕩魔天王?現在來趟涇州,結果半路上在豳州斬了羅藝,平定了叛亂,來涇州又在這賑災撫民有功·······”程處默越說那是越羨慕,甚至有幾分妒忌了。
皇帝對秦瑯是十分滿意,所以這次以平羅藝叛亂之功,賜封實封二百通前一千二百戶,于豳、涇二州內各賜田百頃。
“陛下讓你接旨之后,趕緊交接下回京,說你在外辛苦了。”
“京師可是有事?”
“能有啥事?現在各地蝗情控制的不錯,糧荒也還勉強控制著,陛下是念你在外辛苦了,所以才讓你回去。畢竟你是鎮撫使,也還是崇賢館學士,本來也主要管京畿的治蝗賑災之事,這涇州可不是在京畿之內的。”
秦瑯感覺程處默在隱瞞著什么,可他又不肯說,也只好做罷。
“好吧,我收拾一下,便回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