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秦瑯說身家清白,十歲以下,就可直接參加考試,官員沒權干涉了。
一直讓科舉考試影響力不大的痛腳找到了。
而這個縣童子試也很好,直接在各縣舉行,通過就直接到長安來省試,能保證受地方、官員影響最小。
他甚至想到了明經、進士等科,是否也采用這種方法了。
此時的明經、進士等常科,根本沒有地方的考試,都只是由官員們薦舉鄉貢,或是推選州縣學生來京省試,都是直接由官員們決定參考的考生人選。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就算皇帝改革省試的考試內容、錄取方式,但他選來選去,也都還是在那些地方官們舉薦的人里選,并沒有其它的人選。
“明經、進士等科,可否也在地方這樣舉行縣試?”李世民問。
他向來對士族很警惕忌憚,但又不得不用,只是現行的科舉考試制度,讓李世民覺得他并沒有選士的余地。
“陛下,明經、進士等常科,對象范圍廣,臣以為可以春季縣試,夏季州試,冬季在長安省試,考試范圍如童生一樣,只要身家清白,皆可參加。縣一級,考試內容稍簡單些,做淘汰初選之用,然后州試,稍為嚴格一點,以控制選出到長安的士子們皆為優秀者。”
李世民有些擔憂的道,“可如此一來,縣試、州試由何人主持?”
他是不想讓州縣官員來獲得這個主考選拔權的。
“可由禮部派出考官往各地主持州縣二級考試,并負責督察州方的官學、私學等辦學情況。”
這個主考權力不下放給州縣地方官,就是要避免受到地方士族豪強的影響。同時,也等于是把科舉考生的生員資格權,收回到了朝廷手中。
“天下三百余州·······”李世民皺眉,這又是個難題。
魏征插嘴,“前朝之時,楊廣實行郡縣制,天下一百九十余郡,一千余縣,楊廣曾設司隸臺,置刺史十四人,巡察全國郡縣。如今朝廷可按天下山川形便,劃出十余個道,派出主考官主考一道即可。比如關中、隴右、河南、山東等······”
這倒是讓李世民眼前一亮,關隴河南等是特有的地理名詞,將其用來劃分道路,然后派禮部官員分道主考,就不用再擔憂天下三百多州不好主考的問題了。
“那常科各科,可把初試改到州中,然后復試改為道試,集于一州······”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也加入了討論之列。
魏征提議設道,但不是傳統的區分,只是類似于漢朝、隋朝時的刺史州,漢隋是派刺史監察郡縣,而現在設道,則是用來分道主考科舉。房玄齡的父親在隋朝時就做過監察刺史,于是他提議也可恢復巡察制度,派出御史分道巡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