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宦官都是天子的家奴是私人,所以總是更容易得天子的信任。
唐朝的宦官統兵、干政,其實是從唐最盛時的開元皇帝李隆基起的,宦官高力士封大將軍,并直接統領飛龍兵,一些小事甚至直接可以替皇帝處置。等安史之亂后,歷代皇帝都對統兵將領十分防范,而大肆重用身邊的宦官代掌禁軍,也就最終變成了禁軍長期為宦官集團所有,甚至讓他們有了可以廢立皇帝的能力。
“懷良?”皇帝疑惑的望向他。
秦瑯回過神來,想遠了。
“朕欲以募兵來充任禁軍,以替代番上的府兵,你以為如何?”皇帝的心思明顯,既然要讓禁軍脫離十二衛體系,那就最好是不用十二衛的兵。
“挺好。”皇帝這樣的問話,其實根本就是早就有了決斷,所以秦瑯也沒什么可反對的,他反對也沒用。
從另一方面來講,其實募兵的禁軍也并沒有什么錯,中晚唐后禁軍成為動亂之源,那也不過是經念歪了而已,任何朝代,到了中后期,其實都這鬼樣。
果然,皇帝馬上拋出了許多計劃來。
他不但要設羽林、金吾衛,甚至還要把先前駐于皇城宮城里的十二衛的內衛兵,也擬做調整。
十二衛除左右衛有三衛五府外,其余每衛有一個翊府,總共是二十個內衛府,也是輪番當值的。現在李世民打算以這內衛為基礎,設立新的軍號,也如羽林和金吾衛一樣,分設左右,其職責就是駐守皇城,宿衛皇宮。
這樣一來,李世民的禁軍體系就完整了,左右羽林駐于玄武門外,守衛的是皇城之北,皇帝隨時可招。
秦瑯的左右金吾衛駐于長安外城,主要負責外城的城防、街巡,負責警衛、治安。
再設一軍駐于皇城之內,宿衛宮禁,就完整了。
天子六師,完全聽令于皇帝。
而原來的十二衛,則完全退出長安城,駐于郊外。
僅余不統府兵的左右府和左右監門衛負責宮禁門籍和御前儀仗、侍衛。
“臣覺得,不如干脆把左右府和左右監門衛都從兵部劃出來,左右府可改為左右千牛衛,統領內衛,儀仗、侍衛,左右監門衛府則只負責宮殿門籍、宮門守衛。”
兵部只管十二衛,不再統四府,而十二衛也只統外府兵,不再統內衛二十府。
既然皇帝想用私兵掌管整個長安,那就隨他意,十二衛番上之兵只負責駐于京郊好了。
這么一來,南衙十二衛,北衙則有八衛,實際統兵的是六軍,駐北門的左右羽林、駐皇城宮內的左右千牛、駐于長安外城的左右金吾。
李世民果然十分高興,這正是他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