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依然憤怒。
雖然剛才皇帝震怒的表情,讓他們惶恐,可皇帝走了,憤怒又回來了。
“我要向你們道歉,也代表崇賢館向你們道歉,我們做的不夠妥當。”說著秦瑯向承乾他們躬身道歉。
“道歉有什么用,雞死又不能復活!”李泰依然憤怒。
秦瑯看著那些小墳。
“同學們,我有堂課忘記給你們上了。”
“現在,就在這里給你們補上這一課吧!”
“同學們,貓吃魚狗吃肉,牛羊吃草虎狼食牛羊,蝗蟲食莊稼,雞鴨食蝗蟲,誰能告訴我,這些是為什么?”
沒有人回答秦瑯。
“我來告訴大家吧,這表明的是天生萬物,物競天擇,講的是食物鏈。什么叫食物鏈?這講的是每種生物要維持本身生命,必然會本能的以其它生物為食物,形成一種鏈接。”
“比如野兔食青草,狐貍吃野兔,狼吃狐貍,蝗蟲吃莊稼,雞吃蝗蟲,人食雞!皆是同理。”
“人處于食物鏈的頂端,我們吃蔬菜,也吃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河里游的,都是我們的食物。雞屬于我們人類馴養的家禽,養雞其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吃,吃是我們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我知道大家做這個養雞實驗,跟這些雞朝夕相處,有了些感情,但我們也要清楚,雞是食物,我們從一個蛋孵化化,然后從毛葺葺的小雞崽養它喂它,看著它長大,然后等它長大后宰殺吃肉,對于雞來說,這是一個圓滿,對于養的人來說,這也是價值的一個體現,我們要對世間萬物心存善念,但也不能過份迂腐。”
“只要我們不心懷惡念的虐待殘殺這只雞,不浪費這只雞,那么這只長大的雞進入人們的口腹,便是它宿命最好的結局,你們現在把這雞埋在土里,最后也只是被蛆吃掉,對于這些雞來說,它們這一生便沒發揮應有的價值,它們白活了,白死了······”
“同學們,我們應敬畏生命,我們也要珍惜勞動,你們可知道今年旱災蝗災接連,又有異族突厥入侵,多少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他們吃的還不如你們養的雞,你們可知道這一只雞,能讓貧困饑餓的一家人活命嗎?”
“同學們,你們說,是應當讓這只雞就這樣埋進土里然后被蛆吃掉,還是應當送去給災民們果腹救命呢?”
沒有人回答。
秦瑯知道自己的話,其實就是回避正面談其它,學生們現在是因為跟雞的感情而憤怒,可秦瑯卻避開這個談的是其它。
“承乾,你是太子,是國之儲君,你贊同以人為本嗎?”
“你認為災情當前,我們是應當把這雞送給災民果腹,救助災民,還是讓這只雞就這樣埋在土里呢,你覺得哪個更有價值,哪個更有意義呢?”
承乾低頭。
“殿下?”
“學士,應當以人為本。”
“殿下仁慈,那殿下可愿意讓我把這些雞挖出來洗凈送去給災民們果腹?”
李泰原本憤怒至極,可聽了這一席話,也不覺動搖了。
“老師,我愿意。”
“謝謝衛王殿下,佛家曾有佛祖割肉飼鷹之舉,如今諸位同學把自己養大的雞贈給災民們食用,這是大仁慈,這些雞對災民有救命之用,諸位同學仁慈,這些雞短暫的一生也便顯得極有價值了。”
“褚直學士!”
褚遂良上前,“秦學士。”
“便請你給學生們的這些雞寫一篇祭文,然后再此立個碑,將你的祭文銘刻于上,以紀念同學們的仁慈,和這些雞短暫而又充滿價值的一生。”
祭雞文,褚遂良沒想到秦瑯居然要他寫這個,但最后也只好硬著頭皮應下了。
學生們的情緒終于被安撫了,在承乾和李泰的帶頭下,一群孩子們主動的開始把剛埋下去的雞又挖出來,因為如秦學士所言,這些雞將因為救助了災民生命,而變的偉大而不平凡,這是對他們雞的最大的贊賞。
看著挖出來的一只只雞,秦瑯偷偷抹了把頭上的汗水,孩子們不好忽悠啊。
幸好以大義為名,要不然今天這事真不好收場。
承乾把他的雞親手教給秦瑯,“學士。”
“太子殿下,不如這些雞由你們親自送去給災民們如何?”秦瑯決定趁熱打鐵,來場更直接點的教育,他要帶著這些孩子們,攜帶這些雞去城外慰問災民,把這些雞親自送到那些孤寡老人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