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解決不了大唐的財政困境,起碼現在不行。
兩頭黑豬慢悠悠的從君臣幾個面前經過,扭動著屁股,另一邊,則有兩頭大白豬躺地上打滾。
“你這豬怎么都長的不一樣?”李世民有些奇怪,他在這莊上已經看到了好幾種豬了。
“陛下,臣最近在研究養豬,所以想辦法從各地選了一些豬過來,其實這豬啊,品種多多,跟牛馬等是一個理,不同地方產不同的豬,有不同的特色。據臣最近調查發現,如今大唐各地的豬品種不下百種,比較有名的也有數種,甚至不同地方叫法不同。”
“燕趙、遼東之地,謂之豭,關東、西謂之彘或豕,南楚謂之豬子。遼東一帶的豬,白頭而黑身。河東一帶的豬,則多全身皆白。黃淮之間的豬,耳朵大。河北一帶的豬,皮厚多褶,而生于巴蜀一帶的豬,腿短。江南地區的豬,以耳朵小······”
原來秦瑯還以為此時的豬都是黑豬呢,以為白豬那都是后世時國外引進的豬種,現在深入研究才發現,其實中國古代本土豬品種很多,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尖牙利嘴大耳小耳長腿短腿臉長臉短的,各式各樣,各有特色。
有些豬甚至跟野豬看起來沒啥區別。
李世民驚嘆,不過明顯心思不在這些豬上。
“之前你在幽州邊市推行工商之稅,搞鹽鐵專賣,朝廷多反對之!”李世民一句話,就表明了眼下想要改稅,其實阻力很大。
之前秦瑯在幽州搞稅改,改的自己丟官,最后李世民不得不對地方豪強,甚至是那些士族等妥協,又聲稱這只是幽州邊市的臨時之策,是對抗突厥的戰時法,這才讓那些人平息了不滿。
現在好多人都在喊戰事結束,要結束幽州邊市臨時稅法呢。皇帝想要如漢武帝一樣搞鹽鐵專賣,搞工商之稅,這不答應的人可是多的很。
其實秦瑯又哪不明白這些呢。
畢竟任何政策的改革,其實都是要觸碰既得利益集團。誰是既得利益集團?
說白了其實就是那些有權有勢的貴族勛戚,是那些地方的士族豪強們,他們才有能力插手那些鹽鐵工商,一般小老百姓,沒什么關系。
就如他在幽州時看到的一樣,能出塞貿易的,哪個商號背后,不是那些名門大族,甚至是朝廷的高官貴族們呢?
朝廷要改稅,自然就是從他們口袋里搶錢,哪怕他們其實賺了很多,但依然不愿意吐出來半點。
只要朝廷上但凡有半點想要開工商之稅,想要搞鹽鐵專賣的,立馬就會有大堆的人反對,他們甚至把漢武帝這個偉大的皇帝噴的體無完膚,說他是個暴君等等。原因無外乎漢武帝時的鹽鐵改革,許多稅賦改革,其實就是觸動貴族豪強們利益的。
“陛下,你看這些豬,天下各地豬百式百樣,但在臣的眼里,管他黑豬白豬還是花豬,管他是大耳還是短足,其實都是養來吃肉的,所以能吃肉的都是好豬。”
秦瑯讓人張羅著準備做飯。
“陛下要不要試下豬肉?”
皇帝其實也是吃豬肉的,豬肉早在先秦之時便被稱為太牢三牲之一,與牛羊同列。天子食太牢,諸侯食少牢。
諸侯、卿大夫們祭祀時用豬羊,天子才能用牛豬羊。
而一般人只能用雞鴨魚等了,至于百姓只能食草。
能夠成為祭祀品,用來祭祀上天或是祭祀祖宗的東西,自然是好東西。所以從先秦到唐,皇家和貴族也吃豬肉,只是相對吃的較少些。而北朝以來,因胡漢混雜,多染胡風,所以尊崇羊肉。
想當初白馬渡江,東晉初立,經濟落后,物質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