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只能說普通百姓既要交租又要納調,還有服役,負擔不輕,甚至地方上也會有不少的攤派等。現在還要再交兩石,高了。
“戴參政,你說錯了,不是交兩石,是畝納二升。百姓有一百畝田的才納兩石,如果只有五十畝,實際是納一石,二十畝,只納四斗·······”
秦瑯接著又對皇帝道,“這次大普查之后,肯定能清查出許多隱戶和隱田,到時將給授地不足的百姓補授一些田地,另外也請朝廷從人多地狹之地,遷移一些少田無田百姓到寬鄉授田,這樣一來,百姓就能擁有更多的田地,不管是正稅還是地稅,其實負擔都大大減輕的。”
預期一年地稅一千二百萬石,一年正租還要增加三百六十萬石,絹一年要增加近百萬匹·······
這個數字對在場每個官員都極有誘惑。
哪怕是戴胄,在爭論了一會后也自覺敗下陣來了。
雖然后面也有封倫認為地稅不應當按田畝來征,應當按戶等來征,按他的提議,如秦瑯這樣的大地主,哪怕擁有六萬多畝地,但按上上等來征,一年也最多交五石糧,比實際少交一千二百多石了。
這個提議明顯就是為維護官僚權貴們的,秦瑯高聲反對,李世民不吭聲,實際上就是也認為要不論王公還是百姓一體按畝納糧才行。
否則這個地稅,最后一年根本收不上來多少,畢竟若不按畝收,只按戶等收,那一年可能連二百萬石的零頭都收不上來。
全國戶籍、田畝、礦產等大普查,按普查后的新戶籍、田畝數,征收地稅,這兩條,在顯德殿上很快初步達成了一致。
沒辦法,若是秦瑯只跟他們談加稅,估計能爭很多天,可當他把幾個數字擺出來后,再也沒人能反對了。
一年新增起碼一千六百萬石糧收入,是現在的五六倍之多,還能額外多增收百萬匹絹,對于現在窮瘋了的一眾君王,這真是太有誘惑力了。
新的地稅,沒有了不課戶不課丁,直接按田畝數為根本,這可以說是隋朝以來對租庸調稅制不斷打補丁的最終結果,本來也是有義倉、社倉糧的基礎的,也正是有這樣的基礎在,秦瑯的方案才可能通過。
議事半天,大家也都口干舌燥了。
聽著報時博士擊鼓抱時,時已正午。
于是皇帝暫停會議,請大家至廊下用餐。
廊廡廂房里,一人一幾。
菜也挺豐富的,有東坡肉、燒公雞,油炸蝗蟲,燜羊肉,再加上一個蘿卜鴨子湯。
四菜一湯,菜譜都是由秦瑯早先提供給御膳房的,甚至今天大家吃的雞和鴨,其實都是由秦家的莊園提供的。
因為是工作餐,沒有酒,倒是有茶和果盤。
這是給宰相們的標準工作餐,雖然對這些紫袍玉帶的大臣來說,這些算不得什么好東西,可這平時是沒機會享受到的,能吃一頓廊下餐,也能自豪許久了。
秦家的東坡肉,讓眾人贊嘆不已,甚至有人居然沒吃出來這是豬肉。
他們的反應,證明了其實烹飪手法很重要,豬肉平時這此人是不會輕易嘗試的,可今天一個個吃的很高興,滿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