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麻拜相,不經中書門下!”
李世民無疑也是早有準備了,他坐在御榻之上,雙眼爆出一股精芒,直攝人心。
“自今日起,凡拜、免將相,號令征伐,冊立皇后、太子,大赦天下等重要制詔敇書,皆由翰林院學士草詔。”
李世民重提裴寂、封倫這兩位曾經首相的奸偽之行。
“今后宰相任免,皆直接出于皇帝之意,不經宰相,不經中書門下。”
這番話一出,王珪也無話可說。
在武德朝,就算是拜相,那也是要跟宰相們商議,然后由中書舍人起草詔令,最后用黃麻紙宣詔。
可現在,李世民說以后任用宰相的權力,全歸皇帝所有了。
連商量都不跟宰相們商量,并用天子私人的新設翰林學士來草詔,以保持機密,為了與外制區別,甚至拜相詔由白麻紙來寫。
過去中書舍人草擬一道詔書,需經過門下,然后由符寶郎蓋上天子大寶,這樣經過中書門下,方為制詔。
而現在皇帝要正式開啟內制,不僅僅再只是中旨、墨敕了,而是內制。無須經中書門下兩省,也不用大寶,亦無需蓋皇帝璽印。
白麻宣相。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三位宰相,無疑是早就跟皇帝通過氣的,這個時候也是立即站出來,支持皇帝。宣稱拜相之權只由天子!
這種話說出來,王珪能說什么?
雖然說拜免宰相本來也確實是皇帝的權利,但過去基本上還是采用的皇帝與宰相們商議這種模式的,可現在皇帝說以后拜免將相不能跟宰相商議,不經中書門下,王珪能說個啥?
這也就是李世民做為打天下的雄武天子的一個強勢之處了,若是一般的皇帝,只怕宰相們不會輕易讓步,但李世民的面前,他們不敢過份相逼。
于是乎,秦瑯,成為李世民第一個白麻宣相的宰相。
秦瑯拜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
然后戴胄也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杜淹拜為參知政事。
翰林院,翰林學士也是正式的樹立起來了。
秦瑯為翰林院學士承旨,也就是首席學士,另外皇帝又以岑文本、劉洎、馬周為翰林學士,翰林院設在銀臺門外。
從內心來講,李世民一直是想要掌更多的權。
他習慣了如統兵征戰一樣,號令全軍,而武德以來,皇帝與宰相們共治天下的局面,其實李世民并不太喜歡,尤其是那些武德宰相們往往與他的思路不對的時候,他就感覺到束手縛腳,越發想要甩開他們。
李世民當然也愿意用王珪、魏征、韋挺這些原來建成的舊部,但他也一樣想要重用秦瑯這樣實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