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朝堂上,各種各樣的人都得有,各派的利益都得照顧到,但事也得有人來做。
這就好比為何歷朝歷代都要搞抑商重農?其實皇帝并不是要抑制一般的小商小販們,他們要防的是資本跟士族、豪強們的合流。
就如眼下朝廷里一樣,關隴貴族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了,可影響力還在,他們在軍方的影響力尤其大,可以說是掌握著大唐半數刀把子的一群人,而關東士族呢,他們把握壟斷學術,掌握的是大唐的筆桿子。
若是再讓這些人摟住了錢袋子,那他李家還能坐的穩皇位嗎?
所以歷史上,漢代為何一直跟豪強過不去,為何一直嚴厲抵制商賈?就是因為豪強一直在試圖突破經濟上的封鎖。
而后來東漢的時候,已經控制不住了,士族豪強合流,甚至還與商賈合流,最終形成了強大的士族豪強勢力,最終東漢滅亡,甚至還是以強滅的。
現在的五姓七家,其實祖上就是東漢的士族過來的。
均田制起于北周宇文泰,有特殊的時代性,當年宇文泰結合了北魏的八部大人部族兵制,推出了代北世兵與關隴鄉兵的結合體府兵制,這套制度在當時確實很先進。
到了隋朝時,楊堅又對這套制度加以改進,堪稱是全面性的改革,比如府兵不再是單獨的軍戶,列為了民籍,也不再單獨居住,而府兵也不再隸屬那些軍頭,重改回漢姓,中高級軍官們都安排在京城各衛里,無法再直接統兵,把將跟兵過去那種附庸的關系,解除了。
實際上就是改私兵為國有。
隋朝一統天下,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混亂,所以是個大變革時代,均田制是可以實行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如今的大唐,局面不僅跟開皇時不一樣,就是跟武德初又不一樣了。
秦瑯早跟李世民算的清清楚楚,均田制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了,無田可均了,百姓授田不足。
士族豪強官僚貴族們占據了太多的田地,這又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甚至這種兼并的勢頭會越來越猛,均田制只會越來越崩,百姓越來越難授田。
必須得改革了,否則十年二十年不會出大問題,但三十年后四十年后必然會社稷崩壞的。
李世民在今天兩儀殿上白麻宣相,拜秦瑯為相,就是要趁著鏟除封德彝這雷霆之勢,重新調整方向。
封德彝是之前反對改革的反對派之首,現在他的獲罪倒下,必然引起不少人驚懼,這種時候,快刀斬亂麻,這正是李世民向來的拿手好戲。
李世民很清楚在這個朝堂上,有哪些勢力集團,他真正能相信的是誰,誰是他要一直打壓的敵人,誰是他要提防的。
秦王府舊部是他能信任的,尤其是秦瓊等那批山東新貴們是他能完全信任的,而關隴貴族集團是李家的基本盤,但也是他一直要提防的,至于山東士族,這些家伙才是最讓李世民忌憚的。
畢竟關隴集團雖強,也才三代人,但山東士族多少代了?
士族最喜歡的時代就是魏晉時代,九品中正制下,他們才是真正過的瀟灑,門閥政治,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甚至巴不得讓皇帝當他們的傀儡才好。
李世民豈能肯?
他要建立的是如漢武帝一樣的強力中央集權朝廷,那么必然要與士族碰撞,就跟漢時代對豪強一樣,他也是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