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好形勢,秦家這個掌握著核心機密的白糖總批發商,手里當然也有余量,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于是突厥人手里買馬,契丹人手里買牛,鐵勒人手里買駱駝,高句麗人手里買人參,靺鞨人手里買皮子,新羅人手里買奴婢,便宜啊。
白糖現在是最硬的硬通貨,買啥都便宜。
像鹽酒茶這些玩意,秦家沒啥過硬的實力,所以也比不過其它家,可白糖這玩意,誰敢跟秦家比?
大家賣白霜糖、紅砂糖、黑姜糖啥的玩意,秦家都是直接賣冰糖的,而且是特優級品質,號稱宮中御采貢品級別的。
“有多少牛馬?”
“第一批有百來頭吧,不過這些胡人手里買來的牛馬,還不會耕地,還得教犁,到時牛還要穿鼻孔,我會給這里莊上拔十匹馬十頭牛,夠嗎?”
三原莊子現在田地約有千畝左右,水田占多數,原本莊子上就有十來匹挽馬的,老瘦都有,這次秦瑯打算淘汰掉老馬瘦馬。
“教耕倒也不難,這個沒問題,若都是青壯牛馬,各有十匹足夠了。”老王很是興奮,耕地還是得大牲口,大牲口才能深耕細作,深耕才能產量更高。
一般的耕牛,會在一歲多點的時候開始教耕,套上籠頭讓它們開始耕點淺土或是河灘沙地,教上幾天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是幾歲的牛,要教耕就要難點,不過對于有經驗的農夫來說,也不是什么問題。
這就如騎兵能夠馴服烈馬一樣,農夫也一樣能馴服猛牛。
“剩下的牛馬不送到莊上來嗎?”老王問。
秦瑯笑笑,“前幾批的牛馬,會先安排給家里各處莊上,等把原來老弱換掉后,才會再給各莊拔第二批牛馬。”
他計劃是各莊子多養點牛馬,除了保證自家使用外,剩下的也可以養殖下崽或出售出租。
許多地主都會把自家的牛租給百姓或佃戶,牛租往往很貴,用地主家的牛,一畝地便要交一至二成的牛租。
所以老王很期盼第二批牛馬的到來,牛租收益可是很高的,更何況,多養母牛,則還能下崽,一頭牛犢養個一年就能出售,養兩年就又能耕地了,若是母年,兩三歲的牛又能下崽了。
其實秦瑯覺得那些地主們有些為富不仁了。
養牛確實要成本不假,可租牛耕地,一畝居然要收一二成的租,就有些過了啊。
秦瑯計劃搞點新的模式,比如農耕時節,秦家可連人帶牛帶耕具出租,直接幫人把地全都耕好,按畝收錢或折糧,一畝多少錢或多少糧,而不是直接要人家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的收成。
秦家可以少收一點兒。
這樣一來,耕地的收益可以抵消些養牛成本,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讓養牛形成一個健康的產業。
老王滿臉興奮的已經開始跟身邊的幾個老漢副莊頭們在商議在哪搭建牛棚馬棚,要準備哪些草料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