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裴矩如何?”李世民提出一個人選。
裴矩原名裴世矩,曾是隋煬帝的五貴之一,五貴也曾被人稱為五奸、五賊。他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出身,裴矩和裴寂都是河東裴氏西眷房支的。
裴矩祖父是北魏荊州刺史,父親是北齊太子舍人。
而裴矩本人,先后任過隋唐兩朝宰相,更是當世有名的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家,比如隋朝時楊廣經營西域,滅吐谷渾、伊吾,設置的海西諸郡,其實就是裴矩的戰略,再后來東征高句麗,也一樣是裴矩的戰略。他還為楊廣經營突厥,用計分裂突厥諸部。
不過裴矩雖有才干,但在隋朝時被稱為奸臣,對楊廣是極為奉承,并未盡到宰相的職責,而楊廣江都被殺后,裴矩又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和竇建德,都做了宰相。給宇文化及當尚書右仆射,給竇建德當尚書左仆射。
投唐之后,又歷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民部尚書,并拜相,任檢校侍中。
裴世矩在李世民登基后,立即主動避諱去掉世字,改名裴矩。
他跟李綱其實是一個年代的人,如今也八十歲了,只是這老頭是個十足的聰明人,投了四個皇帝,都當過宰相,實際上總共在六個皇帝手下當過官。
他極有才干,但也最懂察顏觀色,在楊廣手底下時,知道楊廣不是那種納諫之人,所以就百般奉承,而等到了李世民手下當官,知道李世民的性子,是好諫天子,于是也經常提出不少有用的諫用。
李淵和李世民都因此稱贊裴矩,說他是隋朝的奸臣,卻是大唐的忠臣,爺倆都對裴矩很重用。
本來八十歲了,早該退休了,可李世民還還一直在重用著他,雖說奪位之后就把裴矩罷相了,但這老頭還一直活躍在中樞。
李綱一死,李世民最先想到的太子詹事人選是秦瑯。秦瑯拒絕后,他馬上就想到了這個老頭。
李綱和裴矩,可以說雖是同一時代的人,但兩人其實卻是完全不同的為官之道,李綱就是那種一剛到底的耿直人,而裴矩則是個極聰明的人,老板要我做什么樣的人,我就是什么樣的人,而且這種人極有本事,老板想到的他替你做了,老板想不到的他都能替你想到做了。
所以說,裴矩雖說給六個老板打過工,但給四個老板當過宰相。
就算八十歲了,皇帝也依然對他信任不疑。
相比之下,他們同時代的另一個大佬蘇威這方面卻又差的多,蘇威前兩年去世,也是隋朝宰相,楊堅楊廣爺倆時他都是宰相,幾起幾落,當宰相的能力那是極為強悍,哪怕是高穎和楊素都不曾壓倒過他,但這位后來在楊廣死后,雖也投了宇文化及、李密等,但在李密失敗歸唐后,他卻跑去投了東都,做了楊侗的上柱國邳國公,王世充稱帝后又當了太師,等王世充敗了想再投唐時,李淵父子已經都十分惡心他,拒而不見。
武德六年時在老家孤獨的去世。
蘇威、李綱、裴矩三人里,蘇威無疑是能力最強的,但這老頭有個特點,就是怯懦。毫無原則立場,本事大的很,可對誰都是軟骨頭,管他是宇文化及還是李密、王世充,他誰都能納頭就拜。
相比下,裴矩要強上不少,起碼名聲保持的還是不錯的。
秦瑯當然清楚裴矩的底細。
若是直白點,他覺得自己跟裴矩倒是更像一些,有點同類人的意思,就是那種不會輕易為理想而犧牲的人,不像李綱,耿直忠厚,進諫進諫再進諫,你不聽諫我就辭職,再不濟我就稱病不出。
李綱他們那些大臣,是真的能為理想而拼命的。
但裴矩不會,秦瑯也不會。也不是說他們就是那種曲意逢迎的奸臣,只是不會那樣正面剛,他是那種你不聽我的也沒關系,我打不過你也沒關系,但我不會輕易下戰場,你不聽,那我就換個思路來,找個其它方式勸你。
現在打不過,我繼續找機會,迂回繞后等所有方法都可以用上。
哪怕實在不行,我也可以暫時先假裝投降,總之就是要保存實力先,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裴公名門之后,兩朝宰相,能力是沒的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