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樓。
大堂里,范陽盧氏做東,以詩會友。同為五姓七宗的其余幾家,自然也都趕來捧場。
五姓七家世代聯姻,互為姻親,一榮俱榮一損共損,這次盧氏科舉全軍覆沒,引以為恥,其它幾家也不免兔死狐悲。堂堂五姓七家,在秦瑯主持的這科科舉中,可謂是大敗虧輸,臉都丟盡了。
這次盧氏愿意出頭,大家自然是爭相響應。
尤其是清河崔與博陵崔,那更是與盧氏聯姻最久最密切,崔盧的關系也是最好的。
樓上。
秦瑯和承乾、李泰幾個倚欄而立,瞧著下面這滿堂衣冠,卻也只是有幾分不屑,旁邊的程處默一群勛貴子弟們表面不屑,實則又帶有幾分艷羨。
這士族風流,卻必然與他們無關的。
“這些就是五姓七家吧!”承乾望著下面這些峨冠博帶的士族嬌子,語氣里居然也有幾分艷羨之色。
“嗯,就是他們。”李泰答道。
秦瑯看這皇家子弟居然還一個個羨慕起別人來,也是無奈,自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以來,上品無寒門的制度土壤其實就已經是消失了,兼之隋是承襲西魏北周,是以關隴集團為核心,所以山東士族其實是處于中落狀態的。
到如今,情況也沒好到哪去。
歷史上唐朝是士族門閥的興盛時期,但士族門閥在唐朝真正興盛時期,其實是在初唐以后,關隴貴族的衰敗,加之國家統一太平后的偃武修文,讓文官地位不斷上升,而隨之科舉制度的全面興起,讓科舉取士成為國家正途后,士族門閥憑著家學底蘊,迅速的進入科舉爭奪之中。
他們一改唐初時對科舉的排斥態度,最終在科舉中占據了絕對優勢,以此完成了對國初關隴集團掌握朝廷的絕地反擊,從此士族門閥就一直延續到了唐亡,在黃巢的絞殺下消亡。
因此站在此時代,做為皇子皇太子的承乾他們,實在沒有理由去過分追捧山東士族的。
“越王殿下,臣就考考你,你知道這五姓七家,那你知不知道五姓士望四十四人?”
小胖子興奮的道,“孤知道,當然知道,五姓士望四十四家,其實指的是五姓里的四十四個家族,他們分別是北魏隴西李寶的六個兒子,太原王瓊的四個兒子,滎陽鄭溫的三子,范陽盧度世的四子、盧輔的六子、盧溥的五子,然后是清河崔宗伯的二子,崔元孫的二子,前燕博陵崔懿的八子,西晉趙郡李楷的四子,共稱士望四十四人。”
這四十四人,便是士望的四十四個家族族長,最終形成五姓七家。
因此五姓七家到現在,其實指的是五姓的四十四個名士的后人家族,這四十四人,其實又可歸為十個家族,故又有五姓十家之稱。
而這四十四家中,盧氏就據有十五家。
“殿下可知,這五姓最昌盛時在北魏,其昌盛之原因之一便是他們與北魏的聯姻,北魏本是鮮卑族,入主中原北方后,一心想要胡漢融合,以維持長久統治,于是在魏帝的主張下,鮮卑八姓和漢人四姓聯姻,后來漢四姓又添為五姓。”
“將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
“在北魏末年,五姓憑借著其做為漢族代表,在北魏朝堂的深度參與,讓他們最終躍升為北方第一流的門閥。他們的政治權勢、經濟實力,也與其它的北方士族全面拉開。”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