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掀起了一股熱潮。
集賢書館現在成了長安最火爆的一家店。
太白詩集早就賣光,三字經和千字文再版也賣光了,預訂數額巨大。雖然一時間還沒有貨,可士子們現在依然天天來打卡,這里距離貢院又近,加之長安的士子尤其是外地士子幾乎都居住在平康坊,所以大家現在儼然把這當成了士子聚會碰面之地了。
集賢書館后面還有一座閱覽室,可以在這里借書,辦一張會員卡,就能夠登記借閱圖書。
環境優美,氣氛良好。
雖然規矩不少,但大家都喜歡來。
尤其是對于一些長漂士子來說,經濟比較緊張,沒錢買那么多書,現在有機會可以借閱集賢書館里的書,這多好的機會,只要不污損圖書,這里甚至都不禁止他們抄書。
甚至集賢書館每天還會提供一些兼職機會,雇他們抄寫一些圖書,或是整理一些圖書。
集賢書館專設了一個敬字亭在書館門外,派人專門回收故紙舊書。
故紙便是帶字的舊紙,從古以來,百姓對于有字的紙都是很敬畏尊重的,就算沒用的紙,也不會輕易的毀棄,各地一般都會有一個回收故紙的亭臺,這些沒用的紙都是拿到那去燒掉的,以示敬字惜紙,尊重先賢文化。
秦瑯派人專門在館外修了一個敬字亭,便是收集這些舊書故紙。
凡是故紙舊書,百姓都可以送過來,書館還會根據數量以及是否有價值,給予一些報酬。
就算是沒啥用的廢舊故紙,也能換上一兩張新紙,若是有些價值的舊書籍之類的,還能換不少錢,若是一些珍貴的古籍,就更能換上許多好東西。
之前就有人拿來了幾卷竹簡,看上去很殘破,但經鑒定后,發現這是漢代時的書簡,記載的內容也很珍貴,雖不是說孤本,但也很有價值,于是最后給出了十貫錢的酬謝。
這一下,大家的熱情高漲,許多人都把家里的一些故紙舊書拿來,有些純粹就不知道是啥的舊書,甚至有個藥店的伙計,弄了一些龜甲來,上面有不少符號,他也不認的,但覺得那應當也是哪個朝代的字,于是送來試試。
結果書館沒人認識,恰好秦瑯過來巡視,驚訝認出這是甲骨文,甲骨文后世被認為是先秦時商代晚期的占卜符文,更被稱為是中華文化的道統根基。
在后世的時候,這些地下挖掘的甲片,被人當成是龍骨做為藥用,后來偶然才被有識之士發覺,于是才有了甲骨文的研究。
不過在古代,其實甲骨文也一直是有研究傳承的,這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是歸類在金石之學上的,研究的人很少,更缺少系統的論證。
一般人還真沒有幾個識的這東西的。
秦瑯十分重視,于是直接給了那伙計甲骨等重的黃金,告訴他這是商代時刻在龜甲上的文字。
這一下就震驚了整個長安。
有些人是驚訝于幾片龜甲居然能換等重黃金,有人則驚訝于秦瑯說那些是商代的文字,要知道,唐朝離商代有近兩千年歷史,就算距離晚商也是千多年了。
史書對于商之后的周朝記載多些,對于周朝之前的商,其實留傳的記錄很少,對這段歷史是很模糊的。
最關鍵的還是缺少商代遺留下來的文字記錄。
秦瑯的發現,還是引起了史學界的一番震動的。
集賢書館敬字亭因此也名動長安,每天都有許多人拿著書來,有人拿的純粹是廢棄舊字紙,也有些人拿著各種各樣的舊書來,有些書其實價值一般,存量很大,但也確實收到了許多有價值的舊書,甚至不少前人筆記,都是獨一份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