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拔出大筆錢財,專門建了一個研究室,請了許多人來整理研究這些書籍資料,將他們分門別類,然后加以抄錄等。
秦瑯很敬重這些,也珍惜這些,對他來說,這些就是歷史,就是華夏。
古往今來,許多民族興起又衰弱,最后消亡,甚至完全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最關鍵的就是沒有了這種文化傳承,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不知道自己有過什么樣的歷史,所以也沒有這種榮耀,也不會吸取教訓,這是可悲的。
而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有了自己的歷史,不尊重,就更可悲。
許多長安有名的大儒、學者,都收到了秦瑯的請求,讓他們幫忙研究整理這些資料,秦瑯給出了不錯的條件,也有許多在長安的士人舉子們,也收到了秦瑯的兼職請求,讓他們協助那些大儒、學者們整理、抄錄等。
有些東西,在一些大儒看來,不過是些雜學,甚至是歪理邪說,可秦瑯還是認為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有很珍貴的價值。
整理抄錄出來,可供后人研究借鑒。
甚至本身一些所謂的雜學歪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天文歷法地理物理數學乃至于是工程建筑畜牧等諸多方面的富貴研究成果。
就算是一些前人筆記,里面的一些志怪筆記、野史雜記等,也是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家價值的。
這件事情,要貼錢,貼不少錢。
甚至得持續貼錢,還可能根本看不到什么收益回報,但秦瑯還是堅持去做了,挽救文化的事情,他愿意盡自己的力量。
就如甲骨文一樣,他還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室,請這方面的學者,又各地去尋找收集甲骨,當做一門專門的學問來研究。
一開始承乾還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但后來也漸漸支持了,他還不能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但知道秦瑯不是那種做無用功的人。
于是有了皇太子的掛名牽頭,這項事情做起來就更巨影響力了。
當然,集賢書館現在依然還是很賺錢的。
除了三本書賣的脫銷,逼的印書局全力再版加印外,集賢書館本身也還賣不少其它手抄書,另外紙墨等文具用品也是重要商品。
竹紙除了印書成本低效果好,平時抄寫等當然也是不錯的,而其價格比現今的各種皮紙、麻紙、藤紙相差巨大,于是許多讀書人每天來排隊購買,大家都想多囤點便宜竹紙。
集賢書館甚至還接到了朝廷的采購大單,向他們采購大量訂單,為此書館也是馬上向供貨的各家紙坊墨坊下單。
集賢書館現在深受讀書人的喜歡,而集賢書館因為太子的份額在,多次出面,于是這些得了好處的讀書人,也便開始不吝惜贊聲,對太子殿下稱贊不已。
集賢書館打著太子的招牌也是有好處的,一來是沒人敢亂起心思。若是其它哪個人搞出了油墨搞出了便宜竹紙搞出了雕版印刷術,弄出了這么便宜的書籍,只怕這店開不了三天,就會被無數舊利益集團給燒了。
或許他們根本都不用縱火燒店,隨便找幾個人,就能讓這書店老板卷入無法翻身脫困的案子中,到死都不明不白。
但是太子開的店,這就不免要惦量惦量了。
集賢書館開張許久,越來越紅火,一直沒有出什么事,可秦瑯卻始終派人提防著。
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肯定會有人不肯的。
當第三版的太白詩集再次到貨售賣時,終于有了情況了。
“東市新開了一家天一書店,他們家也賣起印刷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