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黃跑來告訴秦瑯。
“天一書店?真的也賣印刷書籍了?”
“我書都買來了。”
阿黃買來的也是一本線裝書,其裝禎方式跟集賢書館的印刷書一樣,甚至封面都一樣的采用了藍皮封。
書很厚實,有四十多頁,每頁排滿十三行,一行三十二字,版面比秦瑯的三字經要緊湊的多,而且并沒有標點符號。
“論語!”
這是一本印刷版論語,字體是正楷。
細翻看一遍,這是一本純論語,沒有后人的注釋什么的,這樣的一本論語,約一萬六千字左右。
老黃買了十本,秦瑯對比了一下,發現都一模一樣,確實就是雕版印刷的,但是比起集賢書店的書,這本論語還是略顯粗糙的多。
他們也用的是黃色竹紙,但是用的墨水雖是油墨,可明顯沒印書局用的墨好,再一個可能是搶時間,這版書法一般,雕版的技藝也稍顯粗糙,但總的來說,沒有什么錯別字遺漏之處,只是字體印刷出來效果不太好,深淺不一,甚至有些臟污之處。
不過確實是一本印刷本論語了。
“多少錢一本?”
“八百錢!”
近五十頁的論語,將近一萬六千字,若是原來的手抄本,市價將不低于兩千錢,若是抄書人字精美點,紙好些,可能得四五千錢,甚至更貴。
而現在這本論語才八百,看來對方也是想要走低價搶市場的路子。
“好多人排隊去買呢,三郎,咱們也得印論語,還得更便宜點才行。”
秦瑯笑了笑。
看來有書商做不住了,他們終究是沒敢向皇太子名下的集賢書館動手,又不甘心,于是也搞起了雕版印書。
雕版印書其實不難,只是以前沒有人去這樣做,或者說以前還有個油墨的困難,而當集賢書館推出雕版書后,有心之人只要逆向研究,還是很容易模仿出來的,畢竟有了現成的山寨對象。
“這其實是好事,說明市場在跟著我們變了!”
“可他們搶咱生意啊。”
“這書人人都可以印,只要保證質量都是對讀書人有益的事情,我們要歡迎。”秦瑯絲毫不怕這種公開公平的競爭,這是良性競爭啊,應當鼓勵的。
更何況,其實秦瑯手里還有一個其它人無法撼動的法寶,就是九經正義的編撰已經搞出一些成果來了。
東宮組織了大批名儒學士分組商討編撰九經正義,目前九個小組都已經搞出了好幾卷來,甚至有搞出十多卷的。
雖然還未完全完成,但前面幾卷的內容已經過審了,這意味著可以刊行了。這可是朝廷統一的科舉考試標準經書啊,只要參加科舉,都得讀這書。
所以這是崇賢館印書局和集賢書館的最大機會,他們做為東宮體系,自然是能獲得率先刊行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