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家今年秋季種的糧食主要是大豆,這是養殖場上好的飼料來源,同時也能榨油,隨著現在炒菜的風行,植物油的需求也是大增的。
早霜對于秦家秋糧影響不大,大豆比麥粟等要好的多。
不過秦瑯也不能只盯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他特意趕回長安,先去見了馬周,向他借調轉運司的一些數據,接著又去了趟鎮撫司,給張亮送了點河鮮,跟他打聽了下突厥草原和北方邊境上的天氣情況。
再回到平康坊翼國公府里,秦瑯已經表情嚴肅了。
用了三天時間,秦瑯寫了一道密折,說明了北方正在發生的情況,提醒皇帝要加以重視。
這個密折制度,原本是秦瑯在自己家里用的,翼國公府家業擴張,家大業大,人手眾多,產業多,人員多,想要管理控制好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秦家缺少底蘊,在管理這塊肯定比不得五姓七家等。
雖說秦瑯在每一塊產業里,都有安排管事人員,但為了避免如許多暴發的新貴家容易出現管事**等情況,秦瑯除了表面上的這套正常的人事管理安排外,他還從秦家府里府外,莊園作坊等處,精心挑選了一百余人,讓這些人向自己秘密匯報工作。
這些人有些是管事,有些是掌柜,但也有一些只是莊頭或是家將等,并不全是方面一把手。這些人等于是秦瑯安插的秘密監督人員,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把自己管理的或者不是自己管理份內之事,只要是一些重要的事情,都可向秦瑯匯報。
這個匯報,是不用經過翼國公府里的大管家統領的管事處的。
密報不經八大管事,直接呈到秦瑯案前,由秦瑯親自甚至是回復,這就是一個雙保險,讓秦瑯能夠清楚的知曉下面的實情,而不用擔心管事處的隱瞞,或是下面莊園、作坊的管事的隱瞞。
對于這個秘密報表,秦瑯只要兩條要求,一是機密,不能泄露密報內容,甚至連密報的身份也是保密的,二就是真實。不管所報是份內之事還是份外之事,都必須真實。當然,有時一些重要的情報,也允許風聞而報。
這個秘報法,其實是秦瑯借鑒后世滿清康熙雍正的密折制度。
要知道,從秦漢到宋明,各級官員的奏事都有一套詳細的規章制度的,比如唐宋的銀臺,明朝的通政司等,都是掌握著官員奏章的。所以其實皇帝所看到的奏折,其實朝廷也是早知曉的。
到了康熙時,他就搞出來一個密折制度,挑選了一百多個內外各級官員,讓他們可以直接密奏御前,不經過任何人之手,皇帝親自回復,這就使的底下人無法隱瞞皇帝,尤其是朝中的宰相重臣們。
到了雍正皇帝時,他是個最勤政的皇帝,把密折制度也運用到極致,有密奏資格的臣子高達一千多人,據說雍正批閱臣子奏章的字數加起來都有兩千多萬字,相當了得。
秦瑯覺得這種法子其實是個不錯的。
畢竟做為領導的人,最需要的就是掌握第一手的實情,最怕的就是被欺瞞架空。
對于翼國公府這種新貴家族來說,擴張迅速,管事人手等也是成份復雜,這方面更考慮管理水平。
秦瑯引用的這套密報制度效果還是不錯的,結果承乾見到之后,跟長孫皇后說了,長孫又跟李世民說了,于是李世民也覺得這套辦法很好。
李世民很厚顏無恥的就找秦瑯聊了聊,然后就也搞起密折制度。
皇帝一上來就授予了許多大臣密折資格,宰相王公,還有那些實封功臣,諸道觀察使、常平使以及各衛大將軍、北衙禁軍六軍的大將軍,皆被授予密折資格,一下子就給了三百多人這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