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皇帝最近看他哪不順眼,要把他踢出京去。
結果中午廊下堂食的時候才搞明白,原來勝州現在真的已經名存實亡了,勝州本是隋朝時從河東云州割出黃河西岸的三個縣設立的。
早年隋朝強盛,突厥人耿直玩不過楊堅,突厥人整天自己窩里斗,楊堅就扶植了頡利可汗的老爹啟民可汗,把他安置到陰山南的定襄一帶游牧,為隋朝看門。
啟民可汗倒也盡心盡力十分忠心,這也讓勝州還是比較安穩的。
后來到楊廣時,啟民可汗也死了,他的兒子始畢可汗繼位,繼續統領突厥,雖說開始還表現的很忠心,楊廣去巡邊時,始畢可汗還親自帶鄰牧民割草,為楊廣割了一條幾百里長的道路。
但是楊廣卻看到了始畢可汗統領的突厥實力極強,各部臣服,于是后來便征發了許多民夫修北邊長城。
這也正說明楊廣對始畢的不信任了,若是看門犬老實聽話,又哪用的著加固門墻呢。
當時楊廣修的長城,主要便是在榆林段,不過這個榆林不是后世的米脂附近那個榆林,而是包頭東面,呼和浩特南面黃河邊的榆林,后世稱為托克托的地方。
當時征發百萬民夫,修榆林長城,東面隔黃河,便是長城偏關寨,也就是河東內外長城西面的交接點。榆林長城聯偏關,西南延伸,沿白于山往西,一直到靈州銀川,實際上就是關內北面和河東代北的長城聯結一體,形成了一道嚴密的北方防御線,目的就是防范突厥始畢可汗。
榆林長城把勝州斜劈為兩半,一個州一半在長城內一半在長城外。
歷史證明楊廣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后來始畢確實翅膀硬就反了,還把他圍在雁門關,差點將他生擒活捉,雖然他挺了過來,但沒兩年就在江都被弒殺了。
總之,秦瑯并不需要去勝州上任。
因為現在大唐的勝州境內根本沒有唐軍也沒有唐官,更沒有大唐百姓子民,城池殘破,百姓要么撤回關內,要么被擄掠為突厥人的奴,原來的少量田地也成了牧民的草場了。
朝廷只是保留了勝州這個名字而已,勝州的州衙,現在設在長安城里。
保留了這么個州衙,其實也是大唐自信認為過兩年肯定能收復勝州。
秦瑯一聽,這還好,總算不用跑勝州去吃沙子了。
至于京兆少尹這個職務嘛,其實就是原來的雍州治中從事。
雍州府長官雍州牧,可向來是親王或大臣遙領而不實際任事,所以以副官別駕或治中任事,但之前連別駕也只是兼職,于是讓原來的三把手治中主持,先前高士廉就是以治中從事代為主持雍州府事。
現在皇帝改雍州府為京兆府,雍州牧改成了京兆牧,依然是由皇太子遙領。
別駕則改成了京兆尹,治中改成了少尹。
而全國其它州,別駕改為長史,治中改為司馬。
因此秦瑯這個少尹其實相當于是司馬,但京兆府特別,所以這次別駕改尹,其實就是正式確定京兆牧不實際管事這一點,京兆尹就成了正式的長官了。
而治中也成為少尹。
與其它州的長史司馬是副官不同,京兆尹和少尹就是實實在在的主官,有實際職權的。
李世民給京兆尹定的是正三品,少尹為從三品,本來宰相們認為京兆尹從三品,少尹正四品。可既然出任京兆尹的都是從一品階的長孫無忌了,擔任少尹的也是二品的秦瑯,那就干脆抬高一級。
“陛下為何讓臣任這京兆少尹呢?”
長孫無忌是京兆尹,總攬府事,而秦瑯做為少尹,是通判列曹。普通州司馬沒什么權,但京兆少尹卻是實權官職。
說白了長孫無忌出任首都市長,秦瑯是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