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皇帝宣召,秦瑯并不愿意來參加廷議。
廷議其實很無聊。
做為當過百日宰相的太子少師,他對于大唐朝廷中樞的那套運作方式是很清楚的,大事開小會,重大決策其實更是出于圣意。
李世民這個皇帝權威很高,而且也喜歡抓權。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宰相,又都不是那種跟皇帝爭權的宰相,他們君相合作多年,配合是十分默契的。
至于說打仗,李世民從來不怕打仗,房杜也不怕打仗,李靖侯君集這些武將們就更盼著打仗了。
其實現在真正壓著打仗的反而是李世民,不是怕打,而是考慮更多。
就如眼下,魏征雖強烈反對開戰,可那邊開府儀司三司長孫無忌跟刑部尚書李靖,卻都在討論開打細節了。
先前房玄齡說北邊還有梁師都苑君璋和后隋傀儡小朝廷呢。
這可不是說不能打,意思是說咱們要打先打這幾個小兔崽子啊。
于是話題就被帶歪了。
談了半天。
最后李世民打算按侯君集的思路,派使臣去豐州河套,要冊封郁射設阿史那摸末為大唐懷化大將軍、順國公、豐州都督、刺史。
派人去代北,封苑君璋為芮國公,朔州都督刺史。
反正對朝廷來說,這爵位官職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豐州朔州也還是別人控制的地盤,所以若是這張紙有效,他們接受封賞而投降,那對朝廷來說賺大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收復了兩塊地盤。
若是他們不接受,也沒啥關系,說不定能夠借此離間頡利與他們的關系,心生猜忌呢。
至于說和親公主什么的,哪怕如侯君集說的找個宮女賜封公主封號和親,這事也還是被秦瑯堅決反對了。
其它的事情他不插嘴。
但和親公主,他反對,哪怕和親的只是一個宮女,他也反對。
“我大唐帶甲數十萬,千萬男兒鐵骨猙猙,何須出賣一弱女子乎?誰要再提和親,我秦瑯看不起他!”
這話一出,侯君集臉上很不好看。
不過倒也讓本來有些猶豫的李世民再次堅定決心。
不和親不割地不進貢,這是他即位之初所親口說過的話,當初頡利幾十萬大軍打到長安城下來了,他都沒松口,現在沒理由還送公主。
說來說去,還是做兩手準備。
若是情況好,北方的亂子只是在草原內部,那咱們就守好邊境就好了,順便跟郁射設、苑君璋、突利他們眉來眼去好了。
若是頡利真有本事再次煽動諸部集結南下,那到時就跟他們打。
這個時候杜如晦提出了都督府修改計劃。
這事情早在李世民即位之初就開始了,廢行臺,廢關中十二軍等,其目的都是要把軍隊控制在朝廷之手。
早年朝廷在全國設立了許多總管府、大總管府,后來改成都督府、中都督府、大都督府等,數量多。
武德時,是統一戰爭,所以許多都督府的設立,是為當時的統一戰爭形勢考慮的。有不少都督府就是在中原腹心州。
現在全國基本一統,內部威脅沒了,現在主要威脅是在外面,尤其是北方。
所以根本形勢變化,當然也要修改部署。
都督府做為可統兵又可管民的重要機構,比刺史權力要大的多,所以杜如晦認為要慎重設立。
“現如今全國共有大小都督府四十三個,臣以為可裁并部份都督府,也可罷撤一些中原的都督府,只保留沿邊之地的都督府,以適合軍事需要。”
杜如晦提出的新計劃,是將四十三個都督府并為二十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