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代北的馬邑云中等地,其實也可以農耕的,做為邊地,他們不可能有中原那樣密度的農業,所以半耕半牧,完全可以讓中原王朝在邊境立足發展。
這半干旱地區的邊境區域,其實守住了是占據了極強的戰略優勢的。
這就好比每一個兵法家都知道,守江必守淮一樣,想劃江而治,前提就是得控制淮南,若是能再控制淮北就更加安全了,如果能夠控制長江中上游的荊襄地區,那半壁江南就可無憂。
如果再能控制上游的巴蜀之地,則就擁有以南統北的基礎。
河套、代北這些地方,對于中原朝廷的重要性,不晉于隴右和河西,這是戰略高地啊,坐擁這些地方,進可將草原政權驅趕到漠北,以大漠為緩沖區。退的話,也可據陰山一線防守,進一步避免胡人對中原重要的關中、河東、河北這些地地的沖擊襲擾。
打仗的時候,守城的人都知道不能退守城中死守,得守住外圍的據點,這樣才能可攻可守。
要劃羈縻州當然也是可行的,但得劃到狼山、陰山、燕山以北去。
可事實卻讓秦瑯很惱火。
不說現在皇帝居然要在朔方、代北、河套等正州里再設羈糜州了,而自武德元年起,朝廷其實一面忙著爭奪中原,一面卻早就對四邊的蠻夷們大搞這種羈糜政策了,比如西南地區,后世的云貴基本上現在都是羈縻州,而后面湘西,川西等地,現在也一樣基本上都屬于羈縻州。
甚至就是嶺南地區的兩廣,也基本上都是羈糜性質的,寧長真、馮盎、談殿這些漢俚酋帥,都是朝廷承認的地方土皇帝,給予賜封官職爵,擁有大量土兵。
但相對來說,武德朝設置的這些羈縻州縣,他本來也有天下未定,權置州縣這種策略,可現在好不容易在北方取得這樣一個大捷,李世民卻要開倒車,不抓住機會,設正州派官駐兵移民,卻反而要把內附的突厥人還往南遷,要給他們安置到靠近長城一線來。
皇帝也許是想學楊堅當年養突厥人做看家狗,但事實早證明了楊堅這套,只能管一時之用,久了就會反噬主人的。
秦瑯已經上書李世民,堅決反對他的這種做法。
朔方一天比一天冷,年關一天天緊近。
朝廷始終沒有商議出一個結果來。
秦瓊直接讓人快馬加鞭的送了封加急信到長安,稱自己突然病重,請求馬上回京。
信到長安,李世民嚇了一跳,聽說秦瓊似乎真的舊疾復發,病的很嚴重后,也不敢耽誤,趕緊下旨讓靈武送秦瓊入京。
秦瓊信中請求派人接替職位,李世民則猶豫起來。
秦瓊在靈武這一年多,干的是有聲有色,比李道宗和李靖時期表現好許多,雖說是局勢不同了,但確實干的極好,秦瑯這次能滅梁師都,秦瓊也是有功績的。
派誰去接任靈武,還真是一時不好決定。
“先把叔寶接回來療養,京中暖和點,藥醫條件也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