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笑呵呵的道,“我早料到他會來了,讓他來吧。”
現在長安城里,對于嶺南那邊的不滿聲音越來越多,秦瑯知道,這里面其實也有不少利益之爭在其中,比如因為白糖的暴利,現在好多長安的貴族豪強們,已經想要更進一步的控制白糖上游產業的甘蔗種植了。
但最適合種甘蔗的嶺南之地,現在甘蔗種的最多的便是馮盎寧純這些土皇帝們。
另一個則是現在正在興起的航海貿易,外貿的興起,不僅促進了絲綢之路的繁華,也讓海上貿易也跟著興起了。
而幾大重要貿易海港,北方僅有一個登州港,揚州港其實已經是在江南了,杭州港、廣州港和欽州港和交州港,更是在南方,其中廣交港雖在朝廷控制里,但欽州港和嶺南的沿海航線,則受馮寧冼三家控制嚴重。
堂堂中原的貴族名門,哪愿意受這些土豪們的制肘,甚至得聽從他們的分派呢,于是對嶺南用武的聲音自然甚囂塵上了。
說白了,都是為了利益之爭。
長安的這股子風向,嶺南的馮盎等人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他們各家都有向朝廷派出子弟入京,表面上是當官或學習,實際上就是質子,另一方面他們也通過這些子弟積極的打探朝廷的消息。
馮智玳會來找秦瑯,他是早料到的。
馮智玳抱著個孩子進來,這孩子不到兩歲,正是秦瑯長子秦俊乳母冼氏的兒子,這孩子叫馮君衡,是秦俊的乳兄弟。
“君衡在家總嚷著要來見俊哥兒。”他抱著兒子先向秦瑯行了拜見之禮,然后笑呵呵的說道。
先前馮智玳請求讓兒子馮君衡做為秦俊的伴當,馮家原本也是中原人,其出身畢萬之后,畢萬的先祖名畢公高,是周文王姬昌庶子,周武王滅商后,將畢公高封于咸陽的畢國,其后裔便以畢為氏。
畢國滅亡后,畢國公族子弟淪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畢萬則流落晉國,后受封魏地,其子孫后來便稱魏氏。馮家這一支,因為得到了馮鄉為邑,便以馮為姓。
西晉永嘉之亂時,馮家遷到了遼西,在西燕國慕容氏麾下為將,西燕亡,馮家又為后燕臣,后來馮跋發動政變,弒后燕國君改建北燕,自立天王。
后來北燕被北魏攻滅,北燕國君馮弘帶著臣民逃奔高句麗,為圖謀反攻復國,命其子馮業帶三百人浮海南下投奔南朝劉宋。
后來宋文帝念馮業有功,封馮業為懷化侯,授為新會郡守牧,從此北燕國馮氏這一支定居嶺南,至今已有二百年歷史了。
當年逃往高句麗的那一支,后來歸順北魏,成為北方名門。
南下的那一支,雖說在嶺南二百年,且歷代與俚族首領冼氏聯姻,但馮家還是保留了許多中原習俗,也保留了不少當年在北方時的習俗的。
比如這個伴當,就是以前他們在遼西時的一種傳統。
當年馮家在遼西侍奉慕容,也按鮮卑慕容的習俗,為家族子弟從小就挑選伴當,這個伴當是伙伴、朋友,少則幾人,多則數十人,從小一起習武狩獵,長大了則一起并肩上陣,生死與共。
馮智玳主動讓自己的兒子給秦俊做伴當,自然是想攀附秦家的,這其實如他爹馮盎派他來長安做人質是一樣的。
孩子雖然還小,但因為有了這層關系,秦馮兩家關系自然也就不一般。
馮智玳先是扯了會家常,然后又獻上了不少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