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拿著本折子進宮,向皇帝請安。
李世民抬頭瞧了眼兒子,把手里剛寫好的折子扔到一邊,“來了?”
“兒子拜見阿爺。”
承乾起身,偷瞄了眼皇帝剛寫好的折子,卻看到上面寫的赫然是改封蜀王李恪為吳王,由益州大都督遷廣州大都督,越王李泰改封魏王。皇六子李愔,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
淑妃楊氏晉封貴妃。
承乾心里暗暗驚訝,李愔才兩歲,居然就獲得封王了,要知道之前李恪等都是數兄弟一起并封的,就是李淵諸子,也是每次封好幾個。
而這個李愔卻獨封,最驚人的還是在于皇帝的這折子上寫的這幾個晉封,除了他同母弟李泰改封魏王外,其余的三人關系可不簡單。
李愔正是李恪同母弟,而改封貴妃的楊淑妃,則正是他們兄弟倆的生母,也是當年楊廣的嫡女,隋亡后,武德元年,楊妃以正朔之后,國公親戚身份被禮娉入秦王府。
這位楊妃出身尊貴,如今二子皆封王,一個是吳王、廣州大都督,一個蜀王、益州大都督,這讓承乾覺得有了幾分壓力。
李世民抬頭,見兒子發怔,目光還留在他剛寫的折子上,心中一動,若無其意的將折子收了起來,拿在手上翻了翻。
承乾趕緊收回目光。
“你手上拿的是什么?”皇帝問。
“父皇,這是兒臣記的翼國公修大明宮的一些舉措,請父皇過目。”承乾忽然換了一個稱呼,稍顯正式,也顯出些生疏來。
李世民揚眉,把手里的折子扔給承乾,然后換過他的折子。
“朝廷新設廣州大都督府,朕想讓李恪遙領,空出來的益州大都督之位,便打算干脆讓你六弟李愔遙領好了,你覺得如何?”
承乾心里有些吃味。
但又不能公然說六弟才不過兩歲,封王都顯得早,更別說獨自封王更有些過份,只能低下頭淡淡的說了句父皇安排甚好。
至于楊淑妃晉封貴妃一事,皇帝沒提,承乾也只能不說。
李世民翻看起承乾記的東西,上面寫的正是秦瑯修大明宮的計劃,比如一改從蜀中伐宮殿梁柱的做法,而是派人去交州伐木通過紅河和東海運回中原,再經運河入長安。再有磚瓦家具器物等等,秦瑯要招供應商,授他們皇商頭銜等等。
“有些意思!”
李世民一下子看出了秦瑯的小心思,拿朝廷的公器來為這些皇商信用背書,換取他們的材料免費供應,甚至還要從這些皇商手里再賺筆贊助費。
一個皇商的頭銜,朝廷明著確實不用出錢,但這個信用是無價的,這些商人們拿有價的材料來換這無價的信用背書,誰賺誰虧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