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尷尬的一笑。
這兩年秦瑯這個理財高手為他打通了賺錢之路,確實讓李世民有些膨脹了,現在秦瑯一提醒,他倒不免驚醒。
“朕聽說東宮新開了嘉德銀行,鑄造金銀幣,甚至拿到嶺南和塞北去交易,使的大量金銀流出大唐?可有此事?”李世民認真的道。
秦瑯點頭,沒否決。
“陛下,先前朝廷推出貨幣新政,也只是收回了民間私鑄銅錢之權,卻并未禁止民間鑄金銀之事,東宮的嘉德銀行確實有鑄造金銀幣,并用之在嶺南和塞北交易,這也是因為嶺南諸港的西來胡人海商們,更喜歡用金銀。”
其實現如今大唐的對外貿易,已經一改過去的逆收,而變成了順收,這就意味著大唐的外貿易出口遠超進口,胡人手里的東西就那么多,可大唐的好東西更多。
沒法子,靠以物易物現在胡人已經拿不出那么多東西了,于是逆差的胡人,開始拿金銀來采購大唐的商貨。
而因為嶺南那邊遠離中原,本來銅錢絹帛運輸過去就不便,加之以前中原缺錢,對于并不能實際控制的嶺南地區,其實是采用了錢不過嶺南的政策的。
嶺南沒錢用,但其本地又多有金銀礦,于是嶺南人便開始采礦冶金,用金銀交易,間雜香料等貨物交易。
有這樣的用金銀習慣后,胡人海商們帶來的金銀當然也被接受,畢竟金銀這玩意不管是哪國貨幣,來了都是先定成色再稱重量估值算錢的,雖然這里面還有一個兌換率問題,但這是商人們的商機。
確切點來說,其實大唐的金貴,銀賤,銅錢價格也高,大唐金銀比價大約是一比五左右,銀銅則是一比五到一比八,不到一比二。
而如波斯羅馬等西方,金銀比往往能達到一比十三十五或。
所以有些胡商,就喜歡在嶺南交易后換成金子,運回西方,然后再把金子換成銀子,再把銀子運過來換金子。
原本東西方的貿易,都是販貨,可現在就出現了一批專門販金銀的的寶船。
他們是最原始的國際金融商,卻也賺的不少。
李世民認為應當禁止這些胡人,因為這樣可能導致大唐金子流失。
可秦瑯卻覺得禁不是良策,甚至認為這里面大唐其實也一樣能賺錢。
首先自然是貿易順差,能讓外貿易業更強,也帶動許多外貿相差的工商產業等的興起。
其實嘛,那些胡商們運來的銀都以銀錠為主,而秦瑯則推出嘉德銀行,開始鑄造銀幣。
這些銀幣可不是稱重的銀幣,而是帶有東宮信用的面額銀幣,一枚標價一兩的銀幣,實際含銀量是只有銀**銅十錫一。
東宮嘉德銀行的銀幣鑄造精美,兩面有圖案浮雕,外圓有齒紋防刮削,所以只要銀幣沒明顯刮削損耗,都是直接按面額算的。
這種銀幣的鑄造比銅錢還要成本低,但嘉德銀行通過鑄幣其實是收了一大筆鑄幣稅的。
一兩面額的銀元,實際上用料并沒有一元,材料費和人工費全加一起,每鑄一枚銀幣,嘉德銀行大約還能賺五厘,便相當于是收了百分之五的鑄幣稅。
胡商運來的銀子越多,秦瑯就能鑄出更多的銀幣,然后又流通到了市場上,尤其是流通到了胡人海商以及塞北的游牧胡人手里。
每鑄造流通一枚銀幣,嘉德銀行就賺五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