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也是如此,都不是純金純銀稱重計算的,都是按面額計算,而實際含銀都低于面額,這中間的差值,其實都成了嘉德銀行的鑄幣稅了。
“陛下,其實把金銀幣鑄造出來,并流通到胡人手里,就等于我們在收這些胡人的鑄幣稅了,如果我們的量大,讓胡人們都開始用我們的金銀幣甚至是銅幣,那我們實際上就主導了他們的貨幣鑄造權,不僅僅能收他們的鑄幣稅,甚至能掌控他們的經濟。”
李世民半信半疑,對于貨幣的厲害之處還不怎么了解。
“陛下,臣請問,這金銀銅,餓了能吃冷了能穿嗎?”
“雖不能吃不能穿,但能換成食物衣物吃穿。”李世民答道。
“正常情況下當然是這樣的,比如我大唐與突厥貿易往來,突厥人把他們的牛馬皮毛奴隸等大量實物換成了我們的金銀銅錢,以便于交易和收藏儲存,可哪一天,我們如果跟他們開戰,我們封鎖邊境,停止邊市,禁止貿易,那么陛下說這些突厥人手里的金銀銅,是不是就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
李世民震驚,還能這樣?
秦瑯微笑,事情當然不是這么簡單的,但大致是這么一個事情,就如現在的金銀銅錢成色還是比較足的,所以鑄幣稅不高,但只要大唐的幣更優質,更方便貿易交易,那么時間一久,沒有誰愿意每次都以物以物的。
貨幣結算肯定是最終的結果,而掌握著鑄幣權的大唐,不僅能夠享受更多的鑄幣稅,甚至也可以通過調整幣的含量成色,或者是有朝一日直接就發行紙鈔等。
這又意味著貨幣超發,超發實際上就等于是貨幣貶值和搶錢。
而一旦草原淪為大唐的貨幣區,那么他們就不由自主的被迫跟大唐的貨幣掛鉤了,實際上就要被大唐牽著鼻子走。
“可是中原向來錢荒,自己都不夠錢用,若讓錢流出,豈不更加劇錢荒?”李世民也還是比較聰明的,馬上想到了一個關鍵的麻煩,錢荒問題。
為何會錢帛兼行,連絲綢都用來當貨幣?就是因為銅幣不足啊。
哪怕現在鑄幣的成本降低,鑄錢有了利潤,但一年也就只能鑄個幾十萬貫錢而已。
“陛下,所以要鑄金銀幣啊,一枚銀幣能值幾千銅錢,一枚金幣更是值萬余枚銅錢啊,只要通過外貿吸入更多的金銀,再鑄成貨幣流通,那么就能大大緩解貨幣的不足,更何況,我們還可以通過錢莊和銀行,發行莊票銀票,莊票和銀票發行,能夠解決不少流通不足的問題。”
秦瑯沒告訴李世民,其實莊票銀票這種東西,是可以超發的,一萬貫錢的本金,就算百分百兌付,但這有個流通兌付的過程,所以理論上你可以用這一萬貫錢,發一萬二甚至兩萬甚至是五萬貫的銀票莊票。
理論上來說,只要本金越大,超發率就能越高,這其實跟銀行用儲戶的錢放貸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別人不可能同時來取錢的。
銅錢成為零錢的使用需要,而金銀幣和銀票,將成為真正大額交易的需要。
“懷良啊,你好好整理一下關于這些,朕回頭好好瞧瞧,開元錢莊和皇家錢莊,也可以搞一個銀行嘛,一樣可以鑄金銀幣啊,有好事,不能總想著東宮,想著自個,也得為朝廷考慮考慮嘛。”
李世民雖聽不太明白,但也知道按秦瑯講的,這是個有利可圖的事情,甚至有不少利可圖,這樣的好事,朝廷怎么能不插一腳,皇家內坊怎么能錯過?
秦瑯早有所料,也沒想著要把朝廷或內坊攔在外面。
“臣回頭就整理成表章,進呈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