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覺得自己搶了李靖的衛國公封號。
雖然現在皇帝絲毫沒打算給李靖封國公,可秦瑯還是覺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于是兩儀殿中的廷議上,當再次談起用頡利用兵計劃時。
秦瑯站了出來。
“臣以為此戰可打,然而獅子搏兔,亦須全力,朝廷切不可掉以輕心,頡利不比梁師都,其實力依然還是很兇悍的,朝廷不僅要在戰前就做好全局規劃部署,而且前線亦須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將坐鎮,統籌指揮。”
“三郎莫非要自薦乎?”
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趙國公長孫無忌笑呵呵的問。秦瑯上次做百日宰相時,長孫無忌也就做了一百多天而已,而現在秦瑯二次掛相了,他長孫無忌卻依然只是太子太師。
現在長孫看著秦瑯,真有幾分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的感覺了,后生可畏,雖然他今年其實也才二十六,比秦瑯不過大八歲。但他總覺得自己好歹也是跟李世民一同創業打江山的元老,不是秦瑯這樣的毛頭小伙能并提的。
“趙國公抬舉某我了,某未統過兵也沒打過仗,何德何能敢自薦統領北伐呢?臣想舉薦一人,絕對戰陣經驗豐富,指揮本領出眾,且在軍中德高望眾,可服眾將!”
“莫非要子薦父?”
魏征又跳出來了。
秦瑯無語的撇撇嘴,這個魏征魏玄成,真是個攪屎棍,當年還想拉他做同盟呢,想不到這家伙現在整天盯著自己咬,雖說吧只是論公事,可這感覺也很不好的。
“舉賢不避親,某就算舉薦家父也不為過,家父本就在塞北前線坐鎮,然家父傷病纏身,不想耽誤朝廷大事,所以不戀棧功名權位,早就已經辭去所有職務,一心在家休養了。”秦瑯對皇帝道,“臣要舉薦的乃是永康縣公、上柱國李藥師。”
這個名字一出,倒也是沒有人反駁。
畢竟人家李靖功績擺在那,當年大唐還在北方接命亂戰的時候,是李靖輔佐了李孝恭先定巴蜀,再平江陵,然后順江而下,直抵揚江,平定整個江南,緊接著率軍入嶺南,半年收服整個嶺南地區。
大唐有一半的江山,是李靖幫忙打下來的。
而平定江南后,李靖先后擔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并州行軍總管,靈州都督等職,都是表現出眾,多次擊退突厥人。
李靖早就憑自己的真本事,證明了姜還是老的辣,他不僅能收拾江南嶺南的那些反王梟雄,收拾起北方突厥人來,更是毫無問題。
李靖的本事是沒的說的。
連李世民都得承認李靖用兵方面并不弱于他,甚至要比他還老病幾分。李世民自認用兵,好用奇用險,而李靖用兵,同樣善于用奇用險,但李靖大局觀也一樣極強,這正是原天策府諸將中,較缺的能力。
不論是秦瓊還是尉遲恭,或是段志玄和程咬金,一個個都是極能沖善打,但說到方面指揮這塊,則沒誰強的過李靖了。
秦瓊這兩年在戰略方面眼光有所精進,可還是不如李靖。
朝中真要能跟李靖相比的,倒是現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了,又或者是宗室里的李道宗,還有就是秦瑯了,都是后生可畏,年輕一代里的佼佼者。
不過相比李靖,還是嫩了一些。
“陛下,臣以為要打頡利,自然得是做好多個預案,我們不但得有甲字計劃,還得有乙字計劃,甚至還得有丙字丁字計劃,要打,就得打贏,就得萬無一失,就算如今我大唐,也承擔不起一次大敗的,否則北方形勢將可能逆轉。”
“雖朝廷現在已經設立了安北大都護府,可要打頡利,就得把幽州、并州、安北、涼州、靈州、延州等多個都督府一起調動,要兵出多路,數路進攻,畢其功于一役。”
“涉及到整個北方邊境,幾個大都督府、都督府,就必須得挑一位能夠掌握的了這數千里戰線的大將軍,臣以為非李靖將軍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