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的韻書,采用的標準也不一樣,不過大體相同。
比如切韻就按平上去入聲分韻,有一百九十三個韻,按反切發聲分音。
反切法,其實就相當于是一種拼音法,但是用兩個字來切一個字音,其實還是有些不太標準的。
相比之下,秦瑯覺得還是他自己小時候學的漢語拼音的拼法,比反切法更精準方便。
拼音法其實也是一樣有韻,且有韻母和聲母,韻母里還分單韻母和雙韻母。
比起隋人所修的切韻里的反切法,明顯拼音法更高效更精準的,畢竟一套拼音也就那么幾十個聲韻母,小學一年級就能學會了,能夠拼出各種音來,但反切法卻是要用漢字來切字音,識字不同的話,可就不好切了。
秦瑯倒也不是閑的沒事來搞這玩意,實在是他發現自己的幾個弟弟們讀書方面缺少天賦,如今讓他們開蒙,結果這切韻怎么學怎么不會。
滿口的山東齊州話,還夾一點關中音,就是學不好這洛下讀書音。
老師教的還不錯,可孩子們學這反切法確實累,只能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法明顯效率不太好。
所以秦瑯打算把漢語拼音弄出來,雖說如今的讀書音跟后世普通話語音完全不同,但其實關鍵的是聲母和韻母這套東西學會了,那么再套上讀書音就行了。
這其實就好比用拼音標方言是一樣的。
拼音倒是幾下就弄出來了,秦瑯想著干脆趁著現在崇賢館儒者學究士子們也多,干脆就再上一個貞觀字典的項目好了,用漢語拼音字母來排列,并且采用文言和白話兩種來釋義,并增加舉例。
也可以用部首偏排來查字。
里面還可以增加一些插圖解釋,對漢字不僅有注音、釋義,還有組詞、釋義。
最關鍵的是要讓剛開蒙的蒙生,也能夠借助這詞典自學,可以自己學習讀音、字譯、組詞等,而不僅是囫圇吞棗式的先填鴨式教幾年。
“為何要增加白話釋義和詞組、舉例這些?”
漢字這么多,每個字都要注音、釋義還要舉例等,內容肯定很大,若再增加白話,無疑會讓這本字典的內容更多了。
“一來是便于孩子們理解,尤其是那些童生們,方便自學。二來呢,我有個小小的野心,希望我們能夠借這本貞觀字典,向四邊的蠻夷們全面推廣大唐音,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時,也是書不同文語不同音車不同軌度量衡不一,但他強勢制訂了統一標準,這才讓天下真正的統一。”
“我大唐如今越來越強盛,四方歸附的蠻夷們也多,可若是這些蠻夷們依然操著蠻言夷語,依然用的是蠻夷傳統風俗,你說他們真能與我們同心同德嗎?”
馬周贊同的點頭。
在對歸附胡人的安置政策上,其實馬周也跟魏征一樣持同樣態度的,認為這些人雖我族類,其心必異,絕不可信。
魏征和馬周始終認為不能把胡人南遷內置,必須得把他們趕到塞北去。
秦瑯也反對直接把這些蠻夷胡人們安置內地,尤其反對讓他們整部落南遷,甚至還可以獨立自治,搞國中之國,這種方式歷史上多次證明是行不同的,別說是眼下,就是在一千四百年后,所謂的某人治某,也還是極其失敗的。
但簡單的把他們趕走也不現實,畢竟長城離陰山燕山等,其實還有很遠,而將來大唐可能還要拿下西域、東北、西南等地,總不能說這些地方都不管吧。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得治理,得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