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霧氣為天空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紗衣。
那群小麻雀又雀躍而至,從庭院樹梢上飛落到了廊前,對著秦瑯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甚至有調皮的跳到了他的肩膀上。
這伙麻雀一開始只有三五只,如今已經擴大到了十八只。
魚玄機嫌這麻雀吵,秦瑯卻喜歡這些小家伙,甚至能夠分辨出每只的不同,還給這些麻雀取名十八學士。
秦瑯手里握著一卷字典手稿,對著鳥兒吹著口哨。
這些小家伙立即全都跳到了秦瑯面前。
打開一個木盒,這里面卻是秦家養殖場養殖的蚯蚓,個頭肥碩,在那里扭來扭去。
一盒蚯蚓倒在地上,十八學士一個個爭先恐后的圍搶,十分興奮。
“聽說三郎家養了一群麻雀,還取名十八學士,我以前是不信的,可今天親眼所見總算信了。”
翰林學士、轉運副使馬周笑呵著搖頭,“陛下有十八學士,如今你這十八學士,可是有些不好啊。”
秦王府有十八學士,后來弘文館有十八學士,再后來崇賢館也有十八學士,再如今翰林學士院也有十八學士。
“十八學生這么多,也不差我這幾個吧?”
秦瑯笑呵呵道。
“你啊。”
馬周無奈搖頭,秦瑯行事,總是喜歡出其不意。“你自己既是翰林學士承旨,又是崇賢館學士,你給麻雀也叫學士,不也是有損你學士之名嘛。”
“這些麻雀天天嘰嘰喳喳的,我覺得倒很像學士啊。”
馬周無語,低頭瞧了秦瑯手里的那卷書。
“你這書編的如何了?”
“正在編。”
馬周說的是秦瑯手里的字典,暫名貞觀字典,是一本字書,不過與說文解字或者是歷朝的其它字書不同的是,這本字書是秦瑯以漢語拼音為基礎的字典書。
隋朝的切韻一書,算是最近的字書了。切韻成就很高,細分的話切韻其實是屬于韻書,按聲、韻、調的關系將漢字組織起來的字書,強調的是韻調,著重劃分韻部,實際上就是分韻編排的字典。
但韻書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強調發音,切韻采的就是古洛下音的讀書音,他其實跟平時講話不太一樣。
如李世民他們平時其實講關中話更多,但在詩賦文章上,卻采有的是洛下音,如科舉考試也要求做詩等用的韻,必須就按這種讀書音來,要按標準的韻書來。
歷代的韻書各有一些不同,雖都號稱是采用中原音,洛下音,可都會有一些不同,這其實就好比民國時的四川話啊北京話官南京話啊等等有區別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