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萬帳部落,實力雖強,可也就最多十萬左右人馬,這還得包括老弱婦孺和奴隸,這一下子抽掉兩萬青壯,實際上,這個郁射部的青壯就去掉近半了,他們也等于被削掉了一半的戰斗力。
對剩下的郁射部,可以推恩分封。
“懷化郡王在長安不愿離開,那么朝廷正好可順勢推恩分封其諸子,郡王十子,可皆封為侯,讓他們各統千帳,給他們劃分部眾、牛馬,最重要的劃分草場,訂立界線。”
“十侯互不統領,各不干擾,禁止越界,但有訴訟爭議,可由都護府于春秋之際,定期舉行會盟,。”
秦瑯提出,郁射部萬帳人馬,要拆分成十部。
最好是把這十部分開,不能聚在一起。
秦瑯的意思是要把郁射部從河套,遷到狼山口外去游牧,重新給他們劃分草場,每一個部可編為一旗,若干個旗編成一個盟。
這類似于滿人后來對蒙古人的統治改編組織,加強管理,效果還是不錯的。
對于那些在漠南的雜胡,甚至是長城內的雜胡,則進一步管理,直接讓他們入籍,把一些雜胡部落,改成朝廷的牧場等。
“郁射部萬帳,劃分十部,每部一旗,再與其它突厥、鐵勒等部間雜相隔,劃定界線,然后再劃成幾個盟,由朝廷派人擔任宣撫使,各旗由朝廷從旗中貴族中挑選任命,任巡撫使。”
李世民聽出了些味道。
“陛下,朝廷必須要能實際統領這些內附胡人,不能任由他們自治,一味簡單的羈縻毫無意義,必須得建立社會秩序,必須得建立行政區劃,和各級行政組織。”
秦瑯不再按傳統給這些內附胡人設置羈縻州,就是要區分過去的管理方式。
盟和旗,不僅僅是換個名,而是要換個全新的管理體系。
不再是過去那種胡人自治體系了,而是朝廷深層參與管理的新體系。
就拿郁射部來說,以前他們是一整個部落,有一個首領,但現在秦瑯要將他們拆成十個旗,與其它部落旗分屬于三五個盟。盟將由朝廷派官擔任,旗主則也要由朝廷授封。
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郁射部一部變十部,互不統屬了,這對朝廷的威脅自然就更小了。
各旗人口都要入籍,都要納稅。
都將置于大唐的統一管理之下。
“過于激進了一點。”
李世民聽完之后,最后給出了一個評價,這只能說很美好的理想,但現在并不好實行。
秦瑯看到的是如今歸附的這些胡人,而李世民眼光卻在看著還未歸附的頡利部、突利部、鐵勒等部,甚至是西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等蠻夷胡族,如果現在出臺的政策過于激進,那么其它胡人以后未必就會甘愿歸附了。
不過他也承認秦瑯說的這些也有道理。
于是沉吟再三。
李世民決定稍稍修正一下秦瑯的提議。
從郁射設等內附部,先一帳抽一丁,調到嶺南、西南等地平蠻夷、鎮地方,但朝廷承認三年為期,三年期滿,這些人可以回家,再換一批胡人過來。
這三年相當于為大唐服兵役,立功則授官,傷亡有撫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