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旅賁,按考試的十幾個項目,分別考試。
其實真考起來也快,不需要什么過多準備,場地、武器等都是現成的,由將校軍官們擔任考官等,現場打分。
一次十個考官打分,每次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再取平均分,保證公平公正。
不過別說,這些人不愧是將門子弟,一個個這家傳的本事不真是不錯的。
幾乎個個都是能騎善射,秦瑯要求馬上射二回六箭,對于他們來說簡直是太簡單了,畢竟射的只是固定靶,距離也不算遠。
除非有幾個運氣不太好的,發揮有所失常外,其余的幾乎個個都是百發百中。
甚至有幾個大膽的家伙,還提出這難度太小了,要求把靶子放遠,甚至有家伙囂張的提出要射移動靶。
秦瑯沒理他們,他又不是來選武狀元的,這場考試,其實也只是來瞧瞧這些旅賁的個人能力。
馬射,步射,都是極為出色的。
不愧是尚武的時代,人人騎的戰馬,開的硬弓,幾乎都可堪優秀騎兵了。
至于說舉重翹關舞大刀這些,完全就是考死力氣,比起騎射來需求差多了,不過反倒是這一關不少人不合格,主要還是有些旅賁軍,個頭上有些不足,這些人都是憑父兄身份官階進來的,并不是按府兵點選的條件選進來的,所以還是有些達不到六尺身高的,他們騎射等方向沒問題,可純拼力氣的這些項目反倒吃虧了。
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要舉起來,還要前后舞出花來,對他們來說有些為難。
至于說幾百斤的石頭要搬著走,就更為難了。
好在初檔的還是能通過的。
“以后要加強練習!”
秦瑯對這些被眾人哄笑的小個子們,倒沒什么嘲諷,只是出言安撫了幾句,不過還是很不留情的只給了一個圈的評份。
上午考完了武試,下午接著考文試。
考他們兵法戰策、甚至是金鼓號令、安營扎寨,甚至是對軍法條令等的理解,這考試用筆試,所以還要求字寫的好,行文有條理等。
卷子收上來,結果可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三千旅賁,倒是有兩千人,成績非常差,不是字寫的歪歪扭扭,就是詞不達意,還有許多對考題中舉出的孫子等兵書里的句子,根本聽都沒聽過,更別說理解了。
倒是旗鼓號令,行營扎寨,軍令等項,答的還算可以。
考完后,面對著秦瑯等考官毫不留情的低分,有些家伙很不服氣。
“我阿爺大字不識一個,名字都不會寫,倒下的一認扁擔,可也不影響他是大將軍!”
秦瑯瞧了眼,發現這家伙是侯君集的兒子,嗯,他剛才武試成績很好,筆試一踏糊涂,原來是有原因的。
“你阿爺不識字,確實沒影響他當大將軍,可他能當上大將軍,可不是因為他不識字。你以為不識字很值得驕傲嗎?你當你是平民百姓,家里沒條件?你們都是旅賁,個個都是品階,你們將來都會是武官,是官,連個字都不識的,當個什么官?”
“你們以為打仗就不需要認字了?”
“我就說你,回去后好好請幾個先生在家補課,下次再見到你時,若是連孫子兵法都默寫不出來,你就專門負責做伙夫,給大家做飯。”
侯公子被說的羞紅了臉,卻無法反駁。
“劉參軍,請按這個考試的綜合成績,排出名次,張榜于旗下,以此分為五番。”
“今后這個考試一年一次,以調整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