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感覺腦袋嗡嗡的響。
下面的那些大臣們在那里說什么,他已經聽不見了,他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他親自提出的想法,居然遭到一致的反對。
為什么?
這可是他苦心思慮了許久,才終于拿出來的一個成熟的想法,這是為保國祚綿長,保子孫永久的萬全之策啊,為什么大家要反對?
他都已經決定給實封功臣們也世封了,他們還有何理由也要反對呢?
秦瑯為何反對?
他是朕的女婿,朕向來待他不薄,待秦家不薄啊,秦家有兩個實封爵,這要是世封推行,秦家就能得到兩個世封州。
難道秦瑯覺得世封刺史不夠,想要封建開國?
這是不可能的。
李世民不可能給他們封建開國,漢朝的七國之亂,還有周朝的春秋戰國,西晉的八王之亂,都說明,分封要是設計的不好,后患無窮。
李世民這也是思慮許久,才想出來一個世封都督和刺史的法子。
讓皇弟皇子們世封都督之職,讓功臣們世封刺史,然后功臣和宗室的封州雜處,便以相互制肘。
尤其是輔以朝廷直轄的正州,實行如漢代一樣的郡國并行之策,再配上邊疆的胡族羈縻州,這就能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封之制,讓大唐更加穩固才是。
在李世民的設想里,這個世封制,只是讓宗室和功臣們享受一個世代承襲的都督和刺史之職,繼而享有封州三分之一的財稅收入,并且每個世封都督、刺史能有一支親內、帳內府兵馬,限制在千人以內。
相比起封建開國來,這些世封都督和刺史們的權力受到更多的限制,他們兵權有限,但是這些人是朝廷的官員,因此,若是朝中有不臣賊子篡位謀權,或是有地方叛亂時,朝廷可召這些人組織州中軍民勤王討賊。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設計應當很完美。
“秦瑯,你說贊同分封,又說反對世封刺史,那你就好好說說你的理由,你覺得朝廷又該采用什么分封之制?”
李世民終于回過神來,他大聲咳嗽幾聲,打斷了那些還在喋喋不休的臣子們,皇帝目光直指秦瑯,毫不客氣的點了他名。
秦瑯不太想發表評論。
可皇帝點名要他說。
說什么呢?
秦瑯可是個穿越者,有一位著名的姓錢的歷史學家在他那本講歷代政治得失的書里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那就是中國古代雖然經歷了這么多朝代,可各朝的政治制度,其實不過是對上一個王朝政治失敗之處的補丁而已。
一個朝代接一個朝代打補丁,于是歷經多朝,補丁打了厚厚一摞,但總體來說,其實從秦朝開始,各朝的政治體制就都沒啥新意了,一直在那轉圈圈。
就好比秦廢分封設郡縣二世而亡,于是劉邦得天下后,一面沿襲的是秦朝的基本制度,一面又復古恢復了部分分封制,打了一層補丁。到了曹魏時,覺得宗室分封威脅到皇權,尤其是當年曹丕當年也還經歷過兄弟的威脅的,所以對自家兄弟子侄們防范很嚴,他主持下又打了層補丁,削宗室之權,嚴防宗室。
結果就是后來司馬家很輕松的篡奪了曹家政權,奪了天下。司馬家上位后,覺得這應當是個教訓,不得不防,于是也跟著打補丁。司馬老賊便搞起了分封,讓兄弟子侄們分封各地,但沒給他們啥真正的權力,可相比曹家不是強了一些的。
有這些宗室們在地方上,既能防著朝廷京師容易出亂,還能留有一點余地,以鎮懾異姓臣子。
只是后來司馬家其它皇帝上臺后,居然也在他父親留下的分封制上打起了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