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一年前就已經開始正式進軍嶺南置業,過去之前秦瑯就主動跟馮盎去信聯絡,提前拜了碼頭。
不管怎么說,人家都是地頭蛇,去了那邊,先拜個碼頭也是應當。
秦瑯主動找馮盎合作,兩家從蔗糖合作開始,如今已經開始在談造船廠和開礦山的事了。
一個是朝中新貴,當紅炸子雞,一個是嶺南地頭蛇,江湖老梟雄。
現在秦瑯得了一塊交州的世封地,雖然跟馮盎家的地盤還隔了個北部灣,那是寧家地盤,但正所謂遠交近攻嘛。
正因隔了個寧家,雙方才更適合合作,這樣才沒有什么直接的利益沖突,能各取所需。
寧家跟陳家,隔著個云開大山,其實斗了有二百年了。
雙方其實都是南下的漢人,可在中原朝廷眼里,都已經變成了嶺南俚帥蠻王了。
雖然秦瑯還沒去交州,但想在交州發展,光靠交桂廣這三個朝廷控制的地盤還不夠,桂廣遠水難解近渴,交州倒是可依,但畢竟勢孤,所以還是得再找個當地地頭蛇合作。
有合作基礎的馮盎,自然就是最佳人選。
不過合作的前提還是誠意。
若是馮盎自以為是地頭蛇,就想在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甚至有其它想法,秦瑯就要再仔細考慮考慮了,畢竟嶺南也不止一個馮盎。
丘和雖然被征召入朝,可丘家在交州也經營了十幾年了,實力不弱。更何況,秦瑯也還可以考慮找欽州的寧家啊。
或者說,馮盎不是還有個跟他不對付的大哥馮暄嗎?
另外,俚族第一家族冼家,秦瑯也可以直接聯系的。
當然,這些都是在跟馮盎合作不了后的其它打算了。
秦瑯始終還是覺得,馮盎應當是第一最佳合作人選,這人有見識,有城府,知進退,跟聰明人打交道雖然會比較累,但其實還是能比較放心的。
沒等多久。
馮盎便來了。
這位嶺南第一豪酋,握有十萬人馬,控有二十余州的耿國公來了。
沒有什么浩大的排場。
馮盎很低調,低調的都不符合他的身份。
一襲有些掉色的紫袍,騎著一匹顯的很矮小的瘦馬。
兒子馮智戴騎馬陪著,身后也就跟了幾十個隨從而已。
若不是馮智玳跑過來跟秦瑯說,他阿爺到了,秦瑯都沒想到,這個家伙居然就是馮盎。
嶺南王啊。
曾經有人勸說他自立為南越王,馮盎確實是有這樣資格的隋末稱王的,可這個擁兵十萬的家伙居然不為所動,依然很老實的當著隋朝臣子,直到大唐派人來宣旨招撫,這才拜領旨意歸附大唐,被授為八州總管,封國公。
有點黑黑瘦瘦,甚至干巴。
這黑黑的模樣,倒確實是嶺南來的樣子,不過這干巴模樣,倒是出他意料,本以為,嶺南王應當是個魁梧大漢的。
馮盎的眼神很沉穩。
他騎馬來到秦瑯和承乾面前,還有二十步的時候,便下了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