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德六年到武德八年,唐軍與突厥接連大戰,可一次都沒有取得預計中的勝利,每次都是慘勝,邊境依然是突厥人的獵場,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皇帝李淵甚至不得不考慮遷都山南,放棄關中長安。
李世民不甘心,堅決反對遷都,他愿意繼續跟突厥人打。
武德九年,突厥人再次入侵,在這次出兵之前,李世民被迫發起了玄武門之兵,他殺了兄弟軟禁了父親,奪取了大唐最高權力,成為了新太子。
可頡利大汗轉眼就帶著三十萬騎直馳渭河北岸,殺到了長安城下。
那一次,是李世民最憋屈的時候。
大臣們勸阻,不要跟頡利拼命,不要跟頡利拼命,沒有一個人贊成他跟頡利拼命。
最終他只能跟頡利渭橋結盟,被迫城下之盟。
雖然那一次,借秦瓊、尉遲恭、秦瑯等之功,頡利也沒得到好處,但于臉面上來說,于國家尊嚴來說,那一次大唐受盡恥辱。
又兩年過去了,大唐也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這一刻,皇帝突然很想痛飲幾杯,可惜秦瑯那家伙還在嶺南,若是他在,肯定能陪自己好好喝一杯,滿朝上下,其實就是這家伙最懂朕心。
這個聰明的小滑頭啊,一切如他所料,忍辱負重幾年,終于到了跟頡利清算的時候了。
頡利啊頡利,你也有今天?
李世民突然很期待能夠見到頡利狼狽的樣子,當年渭橋上頡利那副丑惡的嘴臉還在他腦子里揮之不去。
“給李靖詔書里加一句話,一定要生擒頡利押回長安,朕想著以后宮廷宴飲之時,讓頡利給朕跳舞助興很不錯。”
皇帝突然的一句話,倒是讓宰相重臣們有些驚訝。
長孫無忌道,“陛下,北伐大戰,都是獅子搏兔用盡全力,哪里還能考慮的那么周全?萬一放跑了頡利,豈不后患無窮?”
“朕不管這些,朕相信李靖有那個本事,朕要活的頡利,不要頡利的尸體,讓李靖想辦法給朕辦到,朕讓李靖掛帥北伐,就是相信他的能力,朕相信他能做到!”
皇帝對李靖的要求只有這一個,要生擒頡利送回長安,其余的就任李靖發揮,不在長安遙控干涉他指揮。
“若是李靖自認為這也做不到,那讓退位讓賢,朕讓叔寶去指揮!”
皇帝這么任性,長孫無忌等人也無話可說了。
想了想,李世民又點了長孫無忌的名。
“輔機你替朕親自跑一趟代北,跟李靖交待清楚。”皇帝讓李靖去代北捎帶做件事,把楊廣的蕭后和他的孫子楊政道,一起跟頡利帶回長安。
長孫無忌驚訝的望著妹夫,蕭后都六十多了啊,太上皇的表嫂呢,皇帝口味這么重?
李世民見他這表情,立即瞪了他一眼,“我大唐繼承隋朝,隋乃正統,且楊家也還是我李氏親戚,攻滅頡利后,自當把一直以來被頡利控制的蕭后和楊政道接回長安來照顧。”
蕭后可不僅是李淵表嫂,他還是李世民楊淑妃的生母,是他老丈母娘,也是李泰李愔的外祖母。
李世民接回蕭后和楊政道,于公于私其實都是沒問題的。
長孫無忌有些尷尬的笑笑,自己倒是一時想差了,趕緊點頭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