諒山下,越王降。
鎮南關雖險,可也僅是據守一道山隘,周邊群山連綿,駐軍有限,且供給不便,又能以屯墾自給。
諒山則不同,雖然周邊也被群山高地環繞,地形險峻,可左溪上游左流的窮奇河穿流而過,使的這片山區里也有了一片肥沃的山間盆地平原。
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是鎖鑰之地,守住它,可將北面之敵擋在越北山地,拿下經,便一馬平川,順著河谷大道能直趨交州河內。
鎮南關相比諒山,頂多算是一個前院門,諒山才是大宅正門。憑著難得的河谷平地,諒山完全可以屯田自給,也能建起一座規模較大的城池,屯兵、儲糧等都能滿足,使的這里能夠長期駐扎一支不下萬人的軍隊。
這才是秦瑯一直盯著諒山的原因所在。
諒山這么好的一塊地方,自然不會是無主之地,也正因這塊地方的優越,向來是爭奪激烈。如今控制著這塊地方的是楊家,祖上也是來自中原。當家人楊季元,在隋朝劉元出兵討伐李佛子時被俘,于是投降朝廷,被授予了軍職。
后來平滅李佛子勢力后,又隨劉方征討侵攏交州的林邑國,隨后還曾入長安拜見天子,又曾在長安任職。
隋末大亂后,回到交州老家,招募鄉勇蠻少等,組織了一支人馬,當時諒山蠻周叔玄做亂,自稱黑帝,劫掠楊家。于是楊季元帶人馬與周叔玄交戰,最后擒殺黑帝周叔玄,于是交趾太守丘和干脆授楊季元為交趾郡假兵曹參軍事。
當時中原大亂,嶺南也很混亂,楊季元于是干脆在諒山原黑帝的賊剿老寨,開始建立塢壁,招集流民,聚攏宗族子弟,又收納了許多俚僚蠻部,于是一時間倒也是勢力極強,遠近不敢來犯。
連交趾的太守丘和,都對他十分客氣。
后來丘和歸附勢力進入嶺南的蕭銑,只是他派去朝貢的官員們還沒到達江陵,唐軍已經在李孝恭和李靖的率領下滅亡了蕭銑,于是丘和轉而歸附大唐。
交趾改交州,丘和先是做了交州總管,再改都督府,又做交州都督,數年間,丘和依然統領著交州地區,而與丘和關系密切的楊季元,也一直控制著諒山一帶。
丘和受征入朝后,楊季元也沒再擔任官職,而是致仕歸家,可諒山塢壁,這幾年不但沒有解散,反而越搞越大。
“楊季元怎么說的?”秦瑯問。
楊季元這種家伙,一把年紀了,但更加難以對付,這些人就是老江湖滾刀肉,見過各種各樣的場面,所以對付蠻子們的那一套,有時對他們并不管用。
最重要的在于,楊家的諒山塢壁很有實力。
塢壁這種東西,也叫塢堡,最早其實是中原流行的,從漢朝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中原地區因戰亂多,故此許多有實力的地方大族豪強們,紛紛選擇一些險要之地,或高山,或深谷,建起塢堡。
這種塢堡,就是一個小型的城堡,有圍墻有壕溝,甚至有角樓。
塢堡外就是開墾的田地,塢主在堡內還有大量的部曲和家兵,也有許多塢民依附。
這種塢堡雖然漢光武帝曾經下令摧毀禁絕,可是屢禁不絕,尤其是當時西北邊地,羌蠻襲擾,邊民于是自發修建塢堡,抱團自衛。
到了西晉末年,北方五胡亂華,百姓更是民不聊生,于是漢人地主豪強們,紛紛建立塢堡,組織鄉兵,屯聚堡塢,據險自守。
這種塢堡在面對一般的流賊饑民,或者是小股的胡人兵馬時,往往能夠自守,對方若想強攻下這些守備森嚴的塢堡并不容易,所以要么繞過,要么勒索點錢糧。
在五胡亂華最黑暗的那段歲月里,整個北方曾經一度只剩下了三百萬漢人,而這些漢人又有大半是依靠這些塢堡存活下來的。
后來這些中原漢人豪強們的塢堡,也為那些胡蠻們所看中,于是也有樣學樣的搞起塢堡來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