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盤牛肉,足七八斤,在中原可沒法子這么豪氣的吃,就算是秦瑯這等頂級貴族,牛肉這玩意也沒法自己宰殺的,全都得由朝廷衙門供應。而他們的牛肉,也不是隨意宰殺的牛。
要么是從塞外進口來的牛,要么就是各地老邁不能耕地的牛,向官府報備后,由官府出錢買下,把牛拉走,然后宰殺,專供給宮廷或是官員貴族們,想吃牛肉,得憑身份等級。
等級越高,能供應的牛肉越多,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只能看到牛,而吃不到一口牛肉。
但在嶺南,這種情況不存在。
嶺南羊養的極少,但牛養的多,甚至比豬養的還多。
尤其是蠻子們,滿山滿谷的養牛,價格不高。
不知不覺,又聊到了楊季元。
“拿下諒山塢,三郎打算如何處置那些人,尤其是塢里的漢人?”
“你知道,其實那些人,被蠻子們稱為客戶,客家?”
客戶,是蠻子們對那些外來者的統稱,他們討厭這些客戶,這些客戶外來者,很兇悍,又很聰明,更極為抱團,一代代硬是不斷的吞食侵吞他們的田地,或買或搶。
土客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爭斗不休。
本來,秦瑯他們這一行,在蠻子們眼里也算客戶,跟楊家理應是一伙的,但是現在,他們卻要開戰。
不過在楊家人眼里,這不稀奇。
甚至在這邊的客戶眼里,也很平常。因為在蠻子們眼里,中原來的都叫客家,可在他們眼里的這些客家自己眼里,客家卻又要分成許多種。
最主要的還是以地域來分,比如有從嶺南遷來的,有從巴蜀遷來的,有從江西遷來的,甚至還有從中原遷來的。
因此,客家人中也形成了數個群體,相互之間抱團,同樣為了土地或水源、商道等大打出手。
打起來工,甚至比土客間的爭斗還要激烈。
不少客戶村子,就是在這種客家內斗中失敗后遷進山區,然后又跟土蠻打,敗了,再遷,或者干脆就沒了,贏了,就扎下根來,繼續斗。
當年諒山楊家,最先是從齊魯遷到了廣西蒼梧,再然后到交州的九真郡,然后又敗走交趾郡,最后再退到了諒山一帶山區,最終生根下來,并且昌盛起來。
沒有人會輕易舍棄自己的地盤。
對于嶺南的這些客家人來說,更加不會,因為他們的地盤,更是祖輩們有鮮血在一次次爭斗中打下來的。
小斗年年有,大斗三五年一次。
每一次發生爭斗,這些客家人的村子里,都會舉行大會,最后還要抽簽選出一支敢死沖鋒隊來。
這些就是死士,抱著必死之心上陣。
每次爭斗,這些人也是死傷最慘重的。
為村寨斗爭而死的人,他們的父母孩子,會由村子里幫忙贍養撫育,正是靠著這些,外來者客戶們硬是能在這蠻荒立足,甚至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