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于承乾充滿希望,他自己開了個不好的頭,兵變奪位,殺兄弟囚父親,他希望與承乾父子能夠父慈子孝,所以承乾年幼,他也依然給他配了最豪華的東宮陣容。
很早開始讓承乾學政聽訟,還給他幾千親軍。
他希望他的太子不會有兄弟奪儲之爭,也更不會有父子猜忌之悲,可誰能想到,十歲的太子會遭此大難。
這都是我的錯,這些天,李世民陷入了這種深深的自責之中。
一切都是他導致的。
他不該弒兄殺弟,幽父奪位,他不該毀佛抑道,他不該接連用兵,大增殺孽,皇帝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之中。
“叔寶。”
“臣在!”
皇帝抬頭,看著站在殿門口的秦瓊,嘆了一聲道,“叔寶你剛從太原回來,一身征塵未洗,也是辛苦了,天天這樣頂盔貫甲的守在我的殿前,朕于心何忍?”
秦瓊全副武裝,身披金甲,手持金锏,如一尊怒目天王。
“陛下莫過于心憂,不管什么妖魔邪祟,魑魅魍魎,都不能冒犯人間之主,臣身為陛下武臣,自當要為陛下守殿門,戰妖魔,擋住一切妖魔邪祟!”
“陛下且放心,有臣在,絕不放任何妖魔進來,臣這一生,征戰千百場,渾身都是殺氣,這身鎧甲上這對金锏上,沾染了無數敵人之血,妖魔不敢近身。”
“有臣在,且請陛下安心睡眠。”
皇帝聽了十分感動。
不由的又想起當年他東征西討之時,秦瓊是他麾下第一大將,每每陣前討敵,有秦瓊在,就絕不能讓敵將囂張。
有秦瓊在,也絕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哪怕是親往敵城陣前觀察軍情,也絲毫不用擔心。
后來得了尉遲恭這員猛將后,貼身護衛的事情多交給了尉遲,秦瓊則替他統領前軍,做為先鋒大將,他指哪,秦瓊打哪,將帥配合,親密無間。
秦瓊從沒讓自己失望過。
想起玄武門之變,關鍵之時,也是秦家父子出謀出力,冒死奔走。而自己拜秦瓊為相,他卻推辭再三,就算拜相后也絲毫不戀權。可現在自己有事,秦瓊不顧辛勞從太原急馳趕回,披盔貫甲的為自己護衛站崗。
“剛接到三郎從交州發回來的急奏,他說武安州已經安置的差不多了,獲溪垌蠻歸附大唐,編戶兩萬八千余戶,得口十三萬七千余口,武安州設縣十一,置鄉一百零八。”
“叔寶你說說這小子,真是長本事啊。剛過越城嶺,就遇山蠻作亂,結果他三兩下就把幾萬山蠻安撫住了,又查破誅滅桂州司馬謀反。緊接著南下潯州,撫平欲再次做亂的談殿等俚帥。”
“這初入武安州,便遇許多溪垌蠻塢堡豪強對抗,朕都沒有想到過,這武安州內,這片歷朝地圖上的空白之處,居然藏納了十幾萬口人啊。可秦瑯三月平定了這十幾方稱霸一方的俚酋漢帥們,讓他們編戶齊民。”
李世民對于秦瑯在嶺南的行事,也十分關注。
君臣兩個密信往來不斷,所以他對于嶺南的實情有了許多進一步的了解,對于秦瑯的許多想法政策,也都愿意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