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小雨,淅瀝瀝下個不停。
田野綠了,遍地的野菜也長出來了,正好接濟災荒。就算是尋常年份,百姓們都不會錯過這些地頭的野菜,以補青黃不接,何況是現在。
男女老少齊上陣,留在長安沒有走的,多是家里或有老人或有孩童或有產婦等走不了的,雖然外面下著小雨,可野菜綠油油,哪能阻攔百姓們采野菜的決心。
綠色的薺薺菜,葉片已經長出了好多片,舒展開來就如同是一把小傘。都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削個小竹片或小木片在手,蹲到地里,對著薺菜根插下去,手一揪,連根便拔起來了,另一只手拎著苗子抖一抖,根上的泥就都抖落了,露出白色的根,和綠綠的葉。
除了薺菜,地里能吃的野菜多了去了。
大人小孩,基本上都能準確的一眼認出那些可食用的野菜。
馬齒莧菜,民間也叫他長命菜,可鮮食,也可曬干做干菜,這菜味道很沖,但對于喜歡的人來說,就跟韭菜一樣香,用來剁餡是最好的。如果喜歡吃鮮,那就直接淖水涼拌,也是一絕。
而河灘上,山坡里,也還有一樣美味,便是蕨菜,有的百姓稱之為貓爪,或是龍頭菜,說的是這蕨菜那未展開的嫩芽細葉,形如龍頭或是貓爪。這菜的口感清香滑潤,加以佐料,清香爽口,這可是難得的下酒菜。炒著吃也行,曬干也好,做餡、腌漬都是美味。
這號稱是山菜之王。
秦瑯帶著太子承乾今天一起外出采野菜,六十多歲的李靖今天也特意陪同護衛。
秦瑯帶著承乾,一路走,一路帶他辨認野菜,挖野菜。
“這個不是喜菜,這是苦菜。苦菜是黃花,喜菜是白花。”秦瑯正帶著承乾在路邊挖喜菜,一種類似于婆婆丁的野菜。喜菜很嫩,吃著還帶有甘甜味,涼拌或小炒好吃,做餡也是上佳,成熟后會開小白花。
可承乾挖的跟秦瑯挖的喜菜有點像,卻又有細微區別,這菜其實叫苦菜,成熟后會開黃花,弄來吃也行,但會很苦,倒是有幾分蒲公英菜的味道了。
承乾拿著自己好不容易挖了一把的苦菜,跟秦瑯的仔細對比,細分了半天,才看出了差別。
“不能吃嗎這個苦菜?”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挖這么多呢。
“當然可以吃的。”秦瑯將承乾的戰利品放進他的背筐,“只是味道稍苦,其實絕大多數野菜,也都是中藥材,這苦菜就也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吃了能下火清肺,好東西呢。”
其實多數孩童都是能分辨出幾十上百種的野菜的,因為幾乎家家年年都要挖野菜的,這可不是后世時,挖野菜只是為了嘗鮮,這時代,百姓們就算生在太平年月,可平時也是要經常搭配野菜等食用,半糧半菜的菜粥,是絕大多數百姓在這個春天青黃不接時的主食。
野菜這東西,豬能吃的,人其實也都能吃。
若真要分出個等級來,也不過是味道而已。
就比如這苦菜味苦,自然不如味甜的喜菜了。
“殿下你看這個深綠色的野菜,叫馬蘭頭,也叫田野菜,味道就很不錯。”
承乾瞧著自己腳下剛才踩過的野草,不料這也是一味野菜,于是趕緊去采,這馬蘭頭可沒薺菜野菜好采,葉片更小,揪半天也才揪出一小把。
李靖也提著他竹籃,跟在一邊采野菜,他倒是很意外秦瑯這樣的年輕人,居然能認出地里幾乎所有的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