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錢糧稅賦轉運常平倉皆歸常平司,而刑獄訴訟捕盜緝賊歸刑獄司,觀察司則掌為監察、考察一道官吏,有權黜陟。
觀察采訪使相當于是皇帝派出來的欽差大臣,跨州監察。
同時,道一級的三司又有互相監察之權。
皇帝為了保證觀察采訪使的權威,不但把本應是巡查按訪的觀察使改成了常設常駐,而且還給他們兼任本道內最重要一州的州刺史。
正是在這種政策下,道一級的區劃也為之變化。
虢州本在黃河之南,理屬于河南道,可朝廷卻把他劃給了河東道,而原本河東道黃河北岸,中條山和王屋王以南的芮城縣河北縣,還有懷州卻直接劃到了河南道。
據說當初還有官員認為應當把虢州和商州都劃歸關內道,認為這兩個地方十分重要,應當劃給關內道,以更好護衛長安。后來還是軍方幾個大將反對,認為形之地,不能都劃歸一地,否則更不安全。
應當盡量采用犬牙交錯的方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戰略要點不能讓其完整,要不然就容易封閉割據。
于是山川形便這個分道基礎上,又增加了犬牙交錯這么一條。
黃河這條天然的分界線,卻并沒有成為河東河南河北的界線,而是河東有地在河南,河南有地在河北。
虢州雖說是河東道伸出來的一條尾巴,但因為處于三道之間,所以地位是十分重要。
河東道的觀察使兼蒲州刺史,現任是鄭善果。而河東道的刑獄司衙門,卻又設在太原。
不過提點常平司卻是設在這虢州弘農城中。
弘農城里河東道提點常平使卻是秦瑯的外祖賈務本,他是秦瓊原配賈氏的父親,也是當年秦瓊在張須陀帳下的上司,當年老賈是張須陀的副手。
弘農城里最有名的當然不是楊氏家族,弘農楊氏可是關西第一大族。
隋朝天子便也是弘農楊氏,還有隋朝的越國公越素一族等,隋朝已經滅亡,隋天子楊氏一族反倒還得以保全,尤其是其中觀王房一族如今更是得勢,連出了兩位大唐宰相。
反倒是當年權勢濤天的楊素,卻因為兒子造楊廣的反,導致祖墳被掘,子孫幾乎盡誅。
提舉常平司衙門,便是設在當年楊素家族的大宅里。
隋朝時六大轉運倉之一的陜州桃林常平倉,現在也隨桃林縣整個劃歸河東道,桃林常平倉也成了河東道常平使手里的重要大倉。
近年朝廷在朝中設轉運使,各道設常平使,使的各道的轉運使也成為地方要員,而握有桃林倉這個千萬石大倉的賈務本,自然也就成為諸道常平使中的佼佼者。
加上這里三道匯聚,又聯通長安與洛陽,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這里當常平使還是很不錯的。
當年楊素大宅改成的常平使衙門里,賈務本招待路過的秦瓊爺倆。
老賈半生戎馬,張須陀兵敗死后,帶著女婿一起投了裴仁基,后來又隨著裴投了李密。待李密兵敗降唐后,他也跟著去了長安。后來李密去山東招降,李淵半路召回他,李密不肯,想趁機出去自立,期待東山再起,賈務本爺倆勸李密,反而差點被李密王伯當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