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那種上萬士子聚集京師,無數商賈匯聚長安的熱鬧場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只要皇帝車駕一日不返京,那么十來萬南北禁軍,還有無數官員貴族以及他們的家眷隨從仆役等,也都暫時不會回來,那么商賈們肯定也都是往洛陽聚集而不是來長安。
在李靖和王珪兩位輔政宰相的主持下,監國太子承乾放開了關中的糧食限制,現在一般百姓雖然還是要憑糧票定量供應限購,但已經允許商人們從關外運糧入關,并在登記后售賣了。
只不過現在糧價依然極高。
斗米二百多錢,這已經是武德九年和貞觀元年時的價格了,等到夏收后,估計能跌落一些,但大唐開國十來年了,糧食問題一直沒怎么解決,尤其是關中地區,所有關中的糧價估計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是維持較高的位置。
除非連續兩三年的豐年,百姓家里存了不少糧食,才可能真的跌落到正常一斗米二三十文的價格。
如今但凡有點本事的大戶豪強,都在做這糧食生意。
這些家伙在先前疫情嚴重的時候,大肆倒賣口罩,狠賺了一筆,如今又開始販起糧來了。
頂級的門閥直接從交州廣州那邊運糧過來,更厲害點的,甚至能從林邑國、獅子國販糧過來,甚至還有的從倭國和新羅、百濟販糧過來。
八方過海,各顯神通。
當然,再低一點的一二流士族豪門,則會從那些頂級門閥手里拿糧。
秦家也在運糧北上。
武安州早就在做準備了,信風剛起時,第一支運糧船隊就出海了,跟著交州李大亮組織的糧船隊后面,沿海岸北上,一路到了揚州。
秦瑯的船沒走杭州運河,而是入長江口,換江船一直運抵鄂州江夏,在那里再換船入漢江抵襄陽。在襄陽再次換上更小的船,入丹水進商州,在武關附近,改由陸路騾馬車拉入關到藍田,再由灞水上的船接運入京,在京郊長樂坡的廣運潭碼頭卸船。
糧食進入長樂坡秦家糧倉,再轉調各地。
另外還有一條路線是經桂林靈渠到永州入湘水,然后北上。
這些糧食調運過來,成本極高。
就算是從海上過來的,雖然海船載的多,路上轉運少,可在過了襄陽入丹水后,有多段都是要雇纖夫拉纖的,最后入關的那段,還必須得馬拉車載。
若不是北方缺糧嚴重,誰也不會費這個勁從那么遙遠的嶺南運糧過來的。
也因為如今北方災情,沿途雇傭人搬運裝卸、馱運趕車、背纖拉船等成本都很低,能掙點糧食,大家就滿足了,也不要求跟平常一樣價,甚至因為給糧船糧隊做事能直接用糧食抵工錢,所以大家都還爭搶著上。
可就算如此,糧食到了長樂坡秦家糧倉后,管事算盤一拔拉,也不由的是驚嘆成本太高太高了。
都說谷賤傷農,其實谷貴的時候更傷農,糧價大漲的時候,種田的百姓一般都反而是沒糧要買糧的那些人。
極高的糧價,讓他們只能望而興嘆。
朝廷給的救災糧太少,勉強能一天一頓稀的,夠干啥,只能吊著口命而已。要活命,就只能另外買糧了。
可現在錢難賺,糧卻貴,幾乎是割韭菜一樣的收割著百姓。
而那些先前雖然同樣遭受了災情損失的門閥士族豪強們,都開始利用資本開始收割百姓,放高利貸,高價糧,趁機買走百姓手里的田地,甚至是逼良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