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拓跋部,他把利部依附拓跋部這么多年了,他們更不會留情。
“司徒,拓跋和細封部的兵馬,確實很強。”把利步利再次勸道。
秦瓊卻只是笑了笑。
“蠻夷爾。”他指著地道,“松州城雖險,可如果我們只是坐以待斃,那就太被動了。”雖然秦瓊早下令,讓把利步利把部族人馬全都遷到了松州城和交合城里,實行堅壁清野策略,不給黨項來犯之軍半點牲畜糧食補給的機會。
但羌人打仗,其實跟突厥人等差不多,都是趕著牛羊,帶著部落老少一起行軍的,他們邊走邊放牧,只要不是時間太長,他們并不用擔憂補給的問題。
秦瓊早清楚了這一點,同時他也很清楚,朝廷的援軍絕不可能很快就到,路遠,偏僻,加之糧草運輸不易,所以朝廷就算接到求援信馬上出兵,可一時也來不了,來了也只能是來少量兵。
中原軍隊跟游牧部族的行軍打仗方式不一樣,注定了秦瓊不可能指望有幾萬大軍很快就趕來。
真幾萬大軍來了,后勤都能壓跨他們。
一切還得靠自己。
“這百里甘松河谷,是一處相當理想的伏擊戰場,這地形有利于兵少的我們一方伏擊敵人,打擊黨項人的囂張氣焰。而且就如把利司馬所言,我們現在兵少勢弱,而黨項人多勢眾,必然會輕敵大意,他們不會想到我們還敢主動出擊,所以這就是機會!”
打仗這東西,絕不僅僅是正面比拼武力,這涉及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尤其是對于指揮者來說,其實決勝都是在戰場之外。
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較量,誰能料敵先機,誰能出其不意,那么戰斗還沒開打,就能先贏一半。
雖然羌人彪悍。
可秦瓊卻是百戰老將。
就算如今李靖金刀不老,再次發威,可秦瓊也依然是大唐數一數二的名將。
對付一群黨項羌人,秦瓊氣勢上根本不可能輸。
把利步利想的是跑,想的是死守,秦瓊卻在考慮著主動出擊。
“這么好的機會怎么能浪費呢?”
“把利步利愿聽從司徒調遣!”把利步利見秦瓊意志堅決,而那秦猛的一雙牛眼一直在瞪著他,只能硬起頭皮上了。
“很好,就請把利司馬調一千輕騎隨我出擊!”
秦瓊調了五百自己的人馬,其中包括上次打把利的五百人中的三百,剩下二百是第二批過來的五百人中的二百,還有少量熟悉松州地形的一些原把利部的漢人奴隸做為向導。
一千五百人,皆備輕刀快馬,只帶一些肉干和水,輕裝而行。
秦猛負責留守松州,另一位家將秦大海則負責留守交合城,把利步利的兩個兒子分統把利部族人,協助兩將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