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走到一半就開始后悔了。
他救援松州,選擇的是抄近道。不入劍閣不下成都,而是選擇從利州北上,沿白龍江北上至景谷,然后向西北進入支流白水,過文州、扶州,繞過大雪山,到達松州北面,再沿泯江折返南下松州城。
沿著白龍江段走的時候還好,路較好走。
可過了文景,進入支流白水后,這路就越來越難走了。
從利州到松州,若說直線距離,其實也就四百里,可實際上平常路線要先南下成都再折返北上松州,繞上一個巨大的圈,距離超過千里。
武士彟救兵如救火,沒時間繞圈,于是選擇走北路,這是一條捷徑也是條小道,全程八百里,能節省數百里路。
他走的是白龍江、白河一線,繞過大雪山后,進入泯江上游河谷,沿河谷而下松州。
相比起南路,北路的白河流域,那是雪峰環繞,流域內山勢盤錯,群峰屹立,山巒重迭。
地勢高坑而又坡陡谷深。
白河穿行于崇山峻嶺之中,河谷深邃狹窄,河道坡陡流急,河窄處僅兩三丈寬,寬處也不超過十丈,河道更是高低忽起忽降。
老鐵槍出來求援時也是走的北路,可他畢竟只有一人,不攜帶輜重糧草,甚至在下游和白龍江段,還能冒險乘船而下。
可武士彟要北上,船坐不了,還得考慮到車馬物輜。
最倒霉的還在于,他剛走過相對好走的白龍河段,進入了白河段,就遇到了一場暴雨。
暴雨下了三天,耽誤了寶貴的行軍時間不說,還使的前方道路塌方堵塞。
雨停,武士彟只能組織兵士搶修山道,挖掉坍塌的土石,又耗費了三天。
越往北走,路越險,暴雨帶來的塌方不止一次,走走停停,過一段就要修路鋪橋,苦不堪言。
武士彟很急。
他不知道秦瓊能堅守多久。
但以他的估計,秦瓊最多堅持兩月,畢竟他手里頂多一千人馬,還有不少只是奴隸農夫,家丁護衛不超過五百。
尤其是剛入松州,人生地不熟,甚至還可能水土不服,難以適應那里的氣候。
他只能一面讓人加緊開路趕路,一面不斷的祈求秦瓊能夠撐久點。
一路上,好幾次他不得不放棄掉一些糧草輜重。
路太難走,有些塌方的地方,只能修一條簡易的道路翻越,這使的運送輜重的車馬無法越過,只能用馬和騾驢裝上部份軍械糧草繼續前進。
甚至是士兵們把裝備干糧扛在身上。
一天行進不到五十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