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看到那股黑色的羌人浪潮,狠狠的撞上了紅色的唐軍軍陣,似乎天地都為之晃動了幾下。
隨之便是白刃戰。
在這處并不算寬的河谷對決中,羌人居然硬沖了唐軍的軍陣。
這是多么可怕的敵人,跟豬一樣。
“其實他們沒有其它的選擇,或者他們以為這是他們的機會,他們覺得能以多勝少,比我們兇,比我們強,他們或許是遺忘了他們祖先曾經在我們中原大軍前的慘敗!”秦瓊倒是依然鎮定十足。
他或許早就料到羌人會這樣打,所以他沒讓騎兵上馬騎射,而是下馬結陣迎敵。
河谷成了絞肉場。
羌騎前仆后繼的往前沖,可無一例外的都倒在了陣前,他們根本沖不破唐軍的軍陣。
血腥味越來越濃,彌漫了整個天空。
泯江水也漸染上紅色,越染越紅。
“羌人敗了。”
秦瓊轉身,不再觀看戰場。已經不需要再觀看了,對于這些羌人來說,當他們全都投入進攻,一起沖鋒后,其實他們就只剩下了兩種可能,沖破殺穿敵陣,然后不斷分割包圍敵人,將他們一一絞殺,最后取得勝利。
這也確實是剛取代了拓跋思頭的拓跋細干的戰術。
想法是好的,可他們根本沒想過,萬一這兩萬人馬全都投進去后,依然殺不穿唐軍的軍陣呢?
細干沒去想過,思頭都沒去想過,所有拓跋部的頭領們,甚至就是羌民們都不曾去想過這個問題。
因為在他們看來,兩萬人打五六千,這幾倍的差距啊,數量太懸殊了。數量也就意味著實力,起碼在黨項羌人中就是這樣算的。
哪個部族的青壯多,那就意味著誰家戰士多,誰就拳頭硬。
好不容易唐人肯出城來戰了,自然要一戰殺穿他,擊潰他,不給他們再跑回去的機會,若是小心翼翼的糾纏,那唐人見勢不妙跑了可就虧了。
不能吃這個虧,不能給他們這個機會,一上來就要全軍出擊,碾碎他們。
當他們沖鋒后,發現唐人并沒有也沖過來時,他們也只是愣了一下,沒想太多。
可等他們覺得不對勁,傷亡的有些慘重,依然殺不穿的時候,已經晚了。
戰場之上,千軍萬馬,本來就是難以指揮。
一個將領,戰場上能夠直接指揮的人也就那么百來個人,超出這個數量,已經不能只靠聲音或動作來指揮到他們了。
得需要更復雜的指揮系統,比如號角、旗語等。
但是就算有了這套復雜的指揮系統,可如果你把所有的兵都投入了戰場上,在一場超過萬人的交戰中,撒出去的兵就很難再調整了。
所以如秦瓊這樣聰明且有經驗的將軍,都會有幾套預案,還必然會有預備隊,甚至就算是排列好的軍陣,其實也是分批次的。
絕不會有人一下子就把全軍都給派出去,這意味著你這個指揮官已經把所有籌碼扔出去了,也把所有的主動權留給了別人。
一個失去了軍隊控制權,失去了戰場主動權的將領,是沒什么機會贏的。
拓跋羌騎一股腦的只知道往前沖。
結果秦瓊讓中軍頂住了羌騎的沖擊,然后不斷的以旗語向戰場上的那些校尉們傳令,讓他們再聽令調動。
兩翼的騎兵更是很有耐心的一直在等待著。
秦瑯感嘆,這就是指揮的藝術啊。
那些羌人就跟他以前讀書上上街打群架一樣,根本沒有半點指揮可言,反正就是全憑一時之勇,沖上去亂打。
而人家秦瓊指揮的唐軍,就跟一群特種兵行動一樣,有組織有配合。
“兩翼騎兵出擊,迂回包抄羌人后陣。”
當秦瓊下達這道命令的時候,也意味著他已經完全掌握了戰場的控制權,現在是收割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