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瞅到機會,還能反抽中原王朝一記,中原軍隊若是撤退,他們后腳就能跟著追擊,甚至反擊攻打河隴。
楊廣曾經調集重兵,不滅吐谷渾不罷休,結果伏允立即一路逃跑,有一次直接跑到了黨項羌人的地盤,還有一次跑到了白蘭羌地盤,有次差點跑到西域去了。
往西是不毛之地的大漠,南面那是雪域高原,東南,那是草地雪山,全都是最惡劣的地形氣候,而且那邊的部族本身也都是吐谷渾的附庸,他們一路跑過去,有立足地,有招待的。
打蛇不死,就會卷土重來。
當年隋軍就是沒解決這個,所以雖然自稱滅了吐谷渾,并在其故地設了四個郡,可根本沒有用。
不擒滅其汗王,不重創其主力,那根本就滅不了吐谷渾。
“衛公,你可有辦法?”梁建方問。
“這次打仗,我倒是有了些心得體會,這里確實是地理氣候都十分惡劣,想畢其功于一役,有些困難。出動的兵多,后勤補給難跟上,出動的兵少,更難殲敵。”
“我覺得啊,要對付吐谷渾,還是得分兩步走。第一步,得先剪除其羽翼,吐谷渾最重要的羽翼就是黨項羌人。他們不但是吐谷渾的幫兇,還是我們大唐從東南進攻吐谷渾的一個阻礙。”
若是能夠擊敗或是招降黨項人,那吐谷渾不但折損一條臂膀,更重要的是大唐就能往前推進到西傾山和積石山下了。
這樣也就形成了對吐谷渾東南面的戰略封堵,一旦全面開戰,吐谷渾就沒法往南面逃,躲進羌人的地盤茍延殘喘。
甚至若是能成功招降黨項,則以黨項羌對青藏高原地形氣候等的適應,他們能成為唐軍討伐吐谷渾重要的助力,能夠彌補以關中子弟為主的唐軍府兵對高原地形氣候的不適應短板。
到時唐軍可三路出擊,一路出黨項堵住吐谷渾南逃之路,一路出河西,封鎖他們北竄之路。
然后大軍自東面隴右出擊,直搗青海伏俟城。
吐谷渾若是再避戰而逃,也只能向西逃進大漠。
唐軍其實不怕大漠,因為跟突厥人交手許久,對這種大漠行軍其實還是很有經驗的。
這樣一來,打吐谷渾其實就跟打突厥一樣了。
梁建方和蘇定方等聽完秦瑯的思路,都不由的拍手叫好起來。
“可問題是,黨項羌人向來是吐谷渾的死忠附庸,如何能招降他們?”
秦瑯微微一笑,“當然是打到服為止,欲滅吐谷渾,先降黨項羌!”
蘇定方有點興奮,“看來三郎是打算卷土重來?”
“蘇兄這詞用的不對,什么叫卷土重來呢,我這又沒敗逃,咱們這叫深入敵境,屢敗羌賊,滿載而歸。”
“對對對,這次咱們只出兵三千,人還是少了點。下次,咱們弄三萬騎來,看不把黨項八部打的跪地喊爹!”高侃幾個在那紛紛興奮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