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河湟谷地,美麗無比。
從青海的東大門鄯州東湟水與閤門水交匯處往上,經鄯州湟水、鄯城直至美麗的青海湖畔,這條長達七百里的風景長廊,城鎮密布,物產豐富。
這里山川相間,地貌奇特,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
這是最美麗的西部風景線。
尤其是與周邊群山深谷的地形相比,這里簡直是一片塞外江南米糧川。
秦瑯每天走馬巡視各地,看到河谷的百姓陸續返鄉,有從山里出來的,有從外地回來的,也有被從羌人手中解救回來的,大家雖然家園殘破,可臉上卻還帶著笑意。
哪怕有親人在戰火中離世,可剩下的人依然還要微笑著面對生活。
邊軍、府兵、鄉勇、蕃兵、民壯,在秦瑯的命令下,由各級官府組織起來,一起團結合力,為百姓們重建家園。
倒塌的房屋清理出來,砍伐樹木重新立起梁柱,割下茅草樹皮重新扎起屋頂。
秦瑯派人向四周招商,組織起貨物下鄉,由官府做保,并給以補貼,讓百姓能夠以白條和低價形式,買到重新生活的必須用品,鍋碗瓢盆,還有過冬的被褥衣襖。
官府既補貼商人,又補給百姓,商人們過來販賣,有官府派兵保護,不用擔心安全,甚至有官府協助運輸貨物,這種下鄉活動,出貨量很大,雖然價格降低了些,可有官府補貼,倒也還不錯,特別是量大后,薄利多銷,也能大賺一筆。
更重要的是,許多商人們販這些日用品過來售賣后,轉頭就能獲得在秦瑯這里購買戰利品的資格。
秦瑯手里可是積攢了不少繳獲,他急需著把這些東西變現,然后發給手下弟兄們做賞賜。
牛羊馬匹駱駝,還有皮毛藥材,更重要的是還有不少奴隸,另外其它亂七八糟的什么破爛刀槍,毛氈帳篷等,也是可以換錢的。
從秦瑯手里來買,這是第一手的好貨,自然要便宜的多。
雖然貨有好有壞,但量大且便宜啊。
就算為了這個采購資格,那販點日用貨物過來賣也是極劃算的,何況,商人也從不走空,來一趟貨,去一趟貨,那就是賺兩趟錢。
秦瑯依然如上次一樣,對這些繳獲只給皇帝留了一成,給朝廷留了兩成,然后所有的將領們也分一成,另外戰死者和傷兵分兩成,剩下四成,全都拿來賞賜給將士們。
功高的多賞,功少的也有份,反正跟著秦瑯打仗,絕不會虧待他們。
秦瑯自己依然是拿最多的那份,倒不是他真心貪,不過他做為主將,若是他不拿這份,那下面的人也自然不敢拿不好拿。
他拿了,那大家就沒什么壓力了。
其實這次戰斗,因為黨項人歸附,所以最后黨項羌俘虜,基本上都放掉了,幾萬俘虜,這是最大的一項戰利品損失,若是全都發賣為奴,哪怕是讓士兵們自己內部認購,一個青壯起碼也能二十貫起,婦孺都能十貫起,這意味著損失了幾十萬貫錢,平均下來,這次參戰的幾萬人馬,一人都損失了起碼數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