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一種高級的末茶,其實就是把好茶搗成碎末。
粗茶自然就是原料帶老葉帶粗梗的茶葉,一般來說,比外銷茶磚高那么一二個等次,是嫩芽茶采完后采的那薦葉子茶,帶點梗,比起刀子茶是采六月葉要好些。可一般也是低級茶的代稱,偶爾有那么幾款名氣不錯,味道不錯的粗茶,也是十分稀少。
餅茶是以前流行的茶葉,餅茶制作有七個步驟,晴天采摘,然后蒸,再搗,再拍,再焙,再穿,再封,再干,這就是餅茶了。這種餅茶原料是好的,一般也是采嫩芽,只是加工工藝不同,喝的時候,一般是先烤后煎,也就是傳統煮茶,往里面再加入各種香料等。
這種餅茶與秦瑯力推的炒制散茶,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蒸和炒的區別,餅茶采用的是蒸青,散茶主要為炒。
兩種茶代表的是兩種口味。
好的餅茶依然是十分貴重的,甚至還得到許多老派貴族們的喜歡,尤其是在草原上,那些酋長貴族們,更喜歡味道重的餅茶,茶水通透、飽滿而又厚重,最能滿足他們想要的色香韻味,尤其是他們平時攝取的油膩過多,喝上一杯濃濃的煎煮餅茶,那真是暖胃溫脾,全身舒暢。
比起茶磚,那是更上檔次。
秦瑯一向飲不慣這種茶餅茶磚,覺得味道太重,喝起來還有點傷胃的感覺,就如同以前他不喜歡喝普洱一樣,總感覺刮腸子。
他還是喜歡沖泡的綠茶,或是冬季時飲紅茶,顏色清亮,茶香襲人。
“也行。”
行軍途中也沒法過多講究,而且這喝酥油茶,自然還是得配上這餅茶更好些。
酥油是繳獲物資里面的一樣,也是牧民們極寶貴的產品,牧民們每天要擠兩三次奶,擠下的奶會先倒入桶里打酥,經過千百次的打壓之后,使的奶和油分離,一大桶奶,只能打出一小團酥油。
每天的鮮奶打出的酥油存在一起,這些酥油既是牧民們要給領主貴族們進貢的貢品,也是他們平時交易時的貨幣,同時,日常生活飲用里面,也都離不開酥油。
大鍋里早已經煮了一大鍋水,張超拿出一片茶餅,準備拿刀子挫點下去煮,秦瑯直接接過茶餅,整個往鍋里扔,“再拿點來。”
這種茶餅很薄,一斤茶可以做成一百片薄片,故此分類中也是稱為薄片餅茶,這種茶越薄越貴,代表的是高超的工藝。秦瑯估摸著他手里這餅茶,那些商人沒少宰那吐谷渾貴族,一片這樣的薄片,少說也得換他一頭牛的。
不過這種茶雖說工藝較為先進復雜,但其實成本也不會超過一只羊。
“酥油茶關鍵是茶濃、油香,你摳摳索索的弄那么一點茶葉下去,有啥味道?”
“這茶餅可貴著呢,據說一餅就得兩頭牛。”
秦瑯聽了直喊奸商。
秦家現在可以說已經是大唐最大的茶商之一,這些年,在秦瑯的授意下,秦家四處買茶山種茶葉,還跟許多茶農簽訂契約,使的手里擁有了大量的茶場,掌握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