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剛結束后,僅休整了一天,秦瑯便派了席君買高甄生二將,各率五千人,前去增援烏海,追擊吐谷渾敗兵。
野馬灘一戰,逃離戰場的敗兵約有五萬,其中有三萬是伏允所部,當時秦瑯也沒法攔截所有,只能放任部份逃走。其它兩處戰場,也有不少見機不妙跑的快的,大戰之時就脫離逃跑,當時也是顧不得。
他們基本上都是沿著秦瑯來時的溫泉河谷往烏海方向而逃,秦瑯在那邊有高侃帶著三千人留守,堵住了那條必經之路。
可他為穩妥起見,還是派出了麾下兩員大將,帶了漢羌一萬人馬去增援,意圖把這五萬敗兵堵住,不讓他們逃脫。
現在消息傳回。
戰斗剛結束三天,那五萬敗軍約有不到四萬人,確實已經被高侃攔截堵住了,拓跋思安從南面河口,帶回來了近萬拓跋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家帶口趕來,雖說有些濫竽充數的感覺,但確實大壯聲勢。
不過高侃派來信使給秦瑯報信時,暗里透露出對拓跋思安的不滿,認為這家伙明顯是趁機把自家部落帶過來,搶占烏海、花石峽這片背風靠水的好秋冬牧場,這本是天柱王三部之一烏海部的過冬草場,以前烏海與拓跋部便是以花石峽為界。
烏海部在北面烏海一帶,拓跋部在南面河口一帶。
現在這拓跋思安扯虎皮做大旗,打著奉衛國公之令率部增援烏海的旗號,把自己的部落全都遷到烏海,明顯就是想趁機奪占了這片草場。
對此,秦瑯看過之后,也只是暫時壓下,知道這么回事就好了。
反正吐谷渾經此一戰,雖說還沒滅國,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曾經做為吐谷渾附庸的黨項,如今成了大唐的附庸,肯定想趁機搶一波草場地盤的。
這種事不算壞事,反正大唐也沒能力跑過來占地放牧,不過這都不是當務之急。
起碼拓跋部來了上萬人,確實幫助高侃堵住了那幾萬敗兵,等到高甄生席君買率一萬人趕到后,徹底將他們堵在了山里。
高甄生他們也沒急著發起攻擊,就那樣圍著,卻是遵從秦瑯事先的吩咐,不想再生傷亡,打算以勢迫降這支敗兵。
幾萬敗兵暫時還沒降,可既然圍住了,就不用怕他們還能飛。
今天議的不僅是那幾萬敗兵的事,還有野馬灘這里的善后。
這里現在還有三萬多唐軍、附庸,十幾萬俘虜,如何處置善后?處置完,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是馬上班師,還是繼續掃蕩吐谷渾,徹底滅亡吐谷渾?
段志玄張士貴二將比較穩重,認為經此一戰后,大唐已經取得了勝利,吐谷渾已亡,所以可直接班師凱旋。
他們有一層隱憂,唐軍現在傷亡不小,師老兵疲,真正的隴右唐軍只剩下了不到八千,附庸三萬,多是吐谷渾兵。
而且此時已經立秋,正所謂胡天八月既飛雪,這邊的氣候,一到八月就會降溫下雪,到時唐軍會很麻煩。
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已經很滿足于這個戰果,如今哪個士兵功績簿上不是厚厚一頁?繳獲的戰利品又如此之多,大家都急著分了戰利品拿了賞賜,趕緊回家去。
畢竟一出來幾個月,夏收都耽誤了,總不能再把秋收給耽誤了吧?
吃著石烤羊肉,大家臉上都恢復了淡定從容,精氣神十足。
秦瑯主要是聽,不輕易開口發表意見,做為主帥,他更喜歡先聽,最后一言定鼎。
現在諸將主要分成了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