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城降了那四萬吐谷渾軍后,接下來一切順利,再無戰事。
從烏海到隴右鄯州鄯城,不用再繞圈子,也不用打仗,走的很順,用了半個月時間,緩行八百里,越過赤嶺回到了隴右。
出征時唐羌數萬,庫山之戰后,留下了輔兵,只帶了一萬二隴右邊軍和八千羌兵西征,此時再回到鄯州,只回來了六千。
實際上是還有兩千騎隨梁建方在善后。
去時是鮮花還在綻放的暮春之時,回來卻已經是初秋了。
一萬二隴右唐軍,回來了六千,八千蕃兵,幾乎都戰死在了吐谷渾。
隴右邊塞,一座座烽燧早早燃起了煙火,是平安煙。
六千百戰隴右邊軍,還帶回了五萬民吐谷渾降兵,另外還有數千吐谷渾諸部的貴族和子弟。
后面,還跟著浩蕩的商隊,滿載而歸。
鄯城。
朝廷派來的使者鄭元璹和唐儉恭候許久了。
上次秦瑯庫山、曼頭山大捷報到洛陽,滿朝震驚,皇帝欣喜的手舞足蹈,最后直接下詔賜秦瑯雙旌雙節,授他西海道節度使之職。
朝廷派出的封賞使者到了隴右,卻尋不到秦瑯,這時的秦瑯都已經打到了伏俟城,使者趕緊追到伏俟城去,結果又撲了個空,然后聽那邊的商人說秦瑯已經率軍往大非川一帶去了。
忽又聽聞大非川慘敗消息傳來,有說薛萬徹程咬金的南路大軍全軍覆沒的,也有說秦瑯南下的北路軍被圍的,各種消息,搞的人心惶惶。
使者嚇的不敢再尋過去,于是撤回了鄯州。
惶惶的給洛陽天子奏報了聽聞的敗訊,蹲在鄯城等消息,這封奏報,讓洛陽朝廷亂了套,李世民驚的一夜未眠,宰相們聽了后全都沉默嘆氣。
最后李世民一度要御駕親征,坐鎮隴右,被宰相們左勸右勸按住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說,現在情況不明,使者也只是聽了一些傳聞,并沒有證實敗訊。
最后皇帝派鎮撫使張亮趕去隴右,派人去吐谷渾境內查探戰況,為防意外,又讓松州的秦瓊、涼州的李道宗,各自加強戒備,護好劍南、河西邊境,集結一支精銳,隨時準備接應。
還派出了兵部尚書、參政侯君集趕往隴右,坐鎮鄯州,集結兵馬,準備防守。
好在這個假消息在幾天后被證實為假,鎮撫司隴右局上報消息,證實薛萬徹在溫泉谷失利,程咬金救援,被吐谷渾圍于大非川。
但并未被殲滅,而秦瑯已經率六萬人馬,趕往大非川增援。
這個消息,讓朝廷上下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