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用他們做宰相,也頂多就是掛了個名號,早晚還是要辭職的。
李靖辭職,尚書右仆射舍他其誰?
想不到現在皇帝卻提到秦瑯。
秦瑯是盟友,可這個時候還是忍不住道,“秦瑯三拜宰相,如今本已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朝之后,必然參與中樞,執掌政務,可尚書右仆射,畢竟還是有所不同的。”
大唐政事堂制度下,宰相數量挺多的,加各種名號,都能進政事堂,都是宰相,都能參政議政執政,可說到底,真宰相以前本來只有三高官官,尚書令空缺不置后,以左右仆射為尚書高官官,實際真宰相就從三個變成了四個。
尤其是左右仆射的職權還是四宰相里最重的兩個。
“秦瑯還是太年輕了一些,他打仗厲害,經濟也了得,但就是欠缺些穩重,不如讓秦瑯以同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之職,或是兼任轉運使或是戶部尚書。”
“侯君集現在是參知政事、兵部尚書。”皇帝道。
“陛下不是已經授侯君集外出為西海道宣撫使了嗎?侯君集雖有靖亂大功,可終究還是缺少過硬的軍功,陛下不如正好讓他在西疆好好歷練幾年,中樞這邊就暫時不必再掛銜任職了。”
長孫無忌這是不動聲色的就給侯君集上眼藥水了,直接要罷他相。
李世民想起昨夜長孫皇后的勸諫,說不要被人挑拔離間,說的也是侯君集了。再想想侯君集自從被他加參政銜拜相以來,確實也在政事堂立不起威望來,也沒什么建樹政績。本來皇帝安插他到政事堂,純是見侯君集如忠狗一樣的聽話,所以便安插了他進去。
結果他在政事堂毫無話語權,總是被其它宰相們排擠,只能起到個耳目的作用,李世民早就有些失望,現在聽長孫兄妹倆都這態度。
想了想也便點頭,“也是,就讓侯君集到隴右西海好好歷練幾年吧。”
“先讓秦瑯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回中樞政事堂執政,兼任兵部尚書。”
“輔機你也加點擔子,這次一起回長安,河南尹的職事先卸了,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再兼吏部尚書。”
長孫無忌聽到這話,愣了一下。
秦瑯沒拜尚書右仆射,為何他也只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靖肯定不會再繼續擔任尚書右仆射了,皇帝留著這個位置要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