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起身,一腳踢翻御案,甩袖便走了。
留下滿殿群臣,在那里表情各異。
第二天。
宮中傳出旨意,皇帝任命蕭瑀太子太傅,免去御史大夫,不再參預朝政,果然第三次罷相。
皇帝命韋挺任御史大夫,參預朝政。
隨著這兩道旨意下來的,還有一道旨意,是命新御史大夫韋挺,親自趕赴隴右,全權負責調查關于蕭瑀所彈劾秦瑯之各項罪名。
本來大家還以為蕭瑀的彈劾起到了作用,畢竟皇帝已經派人去專項調查了。
可誰知,皇帝緊接著又傳出一道旨意,以秦瑯攝司空,營建大明宮,與尚書右仆射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編撰氏族志。
并賜絹三千匹。
旨意下達之后,人人都知道,韋挺的調查也不過是走個程序罷了。
若真要調查秦瑯,這個時候肯定要收回他任兵部尚書等詔令,讓秦瑯在家等候調查結果,可現在不但沒收回詔令,還因為重新營建大明宮,還給了一個攝司空。
用意明顯。
攝,代理之意,司空,三公之一。
秦瑯有個銜是太子太師,這是東宮三師之一。
三師三公,在大唐是能坐與天子論道的最尊貴的正一品官職,雖說早無實權只是榮銜,但也確實尊貴無比。
一般是不會輕授的。
裴寂曾授過司空,李世民授過太尉兼司徒,元吉授過司空。
而貞觀朝,秦瓊現在是太尉,長孫無忌是司徒,高士廉是司空。
至于三師,李世民尊比干為太師,這位比干可是商紂王的叔父,讓這么一位遠古圣人當太師,明顯就是不想輕易授給臣子,因此三師的太師授給比干,太傅和太保都空置。
而司空有高士廉,皇帝卻又偏授秦瑯攝司空,主持營建大明宮,怎么看都顯得多余沒必要,秦瑯之前就是負責建大明宮的,也沒攝司空,不也建的好好的。
一個攝司空,暫時代理司空,卻能讓滿朝上下都明白皇帝的心意,皇帝也確實是很了得了。
彈劾秦三郎,連罷了侯君集和蕭瑀兩位宰相,秦三郎屁事沒有,還攝司空,這下滿朝上下,無人不知秦三郎在皇帝心中的真正地位了。
無人可及!
原本還有些想借著碰瓷當紅宰相秦瑯,以邀名聲的官員們,也都紛紛打消了那念頭。